2010年的金秋10月,中国杂技团,这个新中国历史上诞生的第一个国家级杂技表演艺术团体迎来了她的60周年华诞。60年来,中国杂技团牢记党和国家赋予的庄严历史使命,发扬奋勇拼搏的改革创新精神,励精图治、发展壮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业绩,为新中国杂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新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光荣起点: 人民外交的先行官
中国杂技团是为了适应党和国家的外事活动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它曾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展现了新中国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承担了党和政府指派的很多对外接待演出任务,并被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同志称赞为“开展人民外交的先行官”。
时间回溯到1950年,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正式邀请中国政府派文化代表团参加十月革命胜利33周年庆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受邀参加国际间如此重要的盛典。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文化部,责成罗瑞卿、廖承志、张致祥、田汉、洪深、马彦祥、李伯钊组成领导小组,在全国寻访优秀杂技艺人,组建出访团队。
10月20日晚上,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一同观看了出访前的汇报演出。那一晚差不多是中国当代杂技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晚上,开国元勋、各界名流济济一堂。新中国最优秀的杂技艺人在惊喜和幸福交织的感觉中成功地完成了他们的“处女秀”。毛泽东主席对这台晚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同意由这批艺人组成一个团体,出访苏联及东欧各国。
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留下和演员亲切交谈,他问大家:“你们演出的剧种叫什么?”技术魔术、马戏、玩把戏、杂耍……一时间众说纷纭。总理略作思考,说道:“就叫杂技吧。”大伙儿听罢,掌声四起。从此,“杂技”这一名称正式确立下来,成为中国传统杂耍戏法技艺和绝活的正式名称。周总理称当晚的演出为“杂技晚会”,并将此演出团体命名为中华杂技团——这就是新中国诞生的第一个国家级杂技表演艺术团体。
11月6日,中华杂技团一行72人到达苏联,并在莫斯科“列宁勋章国立马戏院”开始了首场演出,受到了苏联人民的极高评价。《苏维埃艺术报》11月8日撰文称:“一天比一天巩固起来的中苏两国伟大人民的友谊,已由中华杂技团的演员在莫斯科所获得的热烈的掌声和其特别好的成绩而显示出来了。”苏联其他各大报刊也纷纷发表专文,认为演员们乐观主义的生气勃勃的创造精神,代表着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坚强、智慧的优秀传统,并高度赞扬中国的杂技艺术是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味的艺术,是独创一格的艺术。苏联莫斯科文献电影制片厂还将中华杂技团的演出活动拍成纪录片,在苏联、东欧和中国放映。继首次赴苏之旅大获成功后,之后10余年,在当时许多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未建交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波兰、朝鲜、捷克、阿尔巴尼亚、瑞典、丹麦、芬兰、奥地利……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中杂人作为新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光荣使者,打破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风貌、传播了民族的传统艺术,揭开了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崭新一页。
“文革”开始后,中国杂技团杂技演出受到严重影响。1971年11月,周恩来总理抓住“第一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的契机,打破极左路线的束缚,开始恢复传统杂技演出,并掀起了新中国“杂技外交”的又一个高潮。从1972年起,中国杂技团先后代表国家成功出访西亚、北非多国。近年来,中国杂技团除经常随党和国家领导人承担国外“中国文化年”“北京文化周”等文化交流出访演出任务外,还深入参与北京的各类外事接待演出活动,以及“庆五一”“庆国庆”“欢度春节”等重大节日的游园、献礼演出活动。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杂技团先后参与了北京奥运期间的演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作品征集、世界魔术大会、上海世博会等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文化活动,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至2010年初,中国杂技团先后出访的国家已达118个,足迹遍布五大洲,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继往开来: 新中国杂技的拓路人
中华杂技团的诞生和出访演出的成功,迈出了由家族、师承为基础的杂技班组向新型的由国家经营的杂技团过渡的第一步,并在很多方面为新中国杂技事业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提供了成功范例,在国内外杂技舞台上逐渐树立起领军大团的良好形象。
杂技团建团初期,凝聚了以杨小亭、金业勤、尹钰宏、关玉和、皮德福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杂技艺人。这些老艺术家们以社会主义国家主人翁的饱满激情,积极投入对传统杂技节目的挖掘创新工作,使传统杂技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舞台上。中国杂技团先后荟萃了一大批国内一流节目,如关玉和的《钻地圈》、《蹬千斤担》,佫树旺和周金荣的《耍花坛》,金业勤的《车技》,皮德福的《飞车》,尹钰宏、刘有庆表演的《转碟》,王桂英、王淑英表演的《双人空竹》,程少林、程小林表演的《顶宝塔碗》,以及杨文元、潘玉宏表演的《冰盘棒球》等。其中,金淑勤的《叠椅倒立》在码椅子时,使椅塔构成斜坡、灯笼、绝壁等不同造型,配以剪式、拨平、旱水等不同姿态的倒立,不仅展示了丰富的顶功,还大大提高了审美价值,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在高深力学原理指导下创作的完美杂技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