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人口普查员深入施工工地进行外来人口登记。
公民意识淡化增加普查难度
“与八九十年代那会儿的老百姓坐在家里等待普查的情况相比,现在老百姓的公民意识淡化了很多,”新东城区永外街道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段宝成说,“这也给我们的普查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
永外街道的普查员刘连英(女,50岁)对记者说:“我常常遇到听见房间里有电视的声音,但是敲门无人应的情况。一般对于这样的住户,我都会反复地上门,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性,用我的诚意打动他们。”
对此,有媒体指出,“入户难”反映了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互相缺乏最基本的信任,人际关系淡漠。
“在前几次全国人口普查过程中,我们街道的工作相对还容易些。那时候,如果普查员进入一个社区,会有热心的大爷大妈们跟普查员介绍社区每家每户的情况。因为那时候,人们住的房子往往是单位统一在一处购置的。邻里之间相互都很熟悉,就算某户人家出门或者正好不在家,通过邻居的介绍,也能将这户人家的基本情况摸清了。”段宝岐向记者介绍说。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商品房小区不断增加,如今,已经很难看到邻里之间相互了解的小区了。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陌生邻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人人相互提防,互相不信任。别说是陌生人,就是对门或楼上楼下的邻居,也很少打交道。
“我觉得,解决这一问题,还是需要加大对我们人口普查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公民意识深入人心。”段宝成说。
高度重视保护公民隐私
人口状况与经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也关系到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无论是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是加强公共设施建设、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改善社会管理,都离不开对人口情况的如实把握和分析。
“人口普查关系到每个人的未来,因为国家将按照普查的结果制定出未来十年的人口发展规划和相应的社会政策。”崔薇薇说:“尽管前期做了很多宣传工作,仍有一些居民对人口普查的意义并不了解。他们觉得人口普查与自己无关,不愿接受登记,怕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居民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也在增强。一些人担心申报的个人资料可能会成为行政部门进行处罚的依据。很多没有办理暂住证的、超生的或拆迁房屋补偿分配的居民不愿意配合,不报或虚报信息。
“对于这样的住户,我们都会耐心地解释:这些情况我们最终会以代码的形式录入,原始信息表不会留作他用。”崔薇薇说。
据介绍,在普查过程中特别是收入情况,涉及拆迁的情况,离异、再婚及领养子女情况,都被视为个人隐私,会出现不愿如实申报的情形。
“对于居民隐私的保密工作是此次我们人口普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崔薇薇表示。《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明确规定,人口普查的数据仅作为数据调查、政策制定参考依据,不作为政府行政处罚、政绩考核的依据。人口普查对象提供的资料,应当依法予以保密。
崔薇薇介绍说,针对公众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漏,普查员在进入居民住户进行户口整顿、摸底和登记时,要向住户签定“保密承诺书”,向每一个住户承诺:本人将严格遵守《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所申报的家庭和个人资料予以保密,如果出现泄漏事件,本人将依照法律规定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关法律责任。
“人口普查工作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的政府制定政策的时候,需要相应的数据作为依据。而百姓的配合也是人口普查数据准确与否的关键,我相信,这不但取决于百姓的公民意识,而且取决于政府的保密措施和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尽管是个生活在中国的‘老外’,我依然很期待这次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肖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