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版图上,贵州如同一片美丽的秋海棠叶,又像一片碧绿的荷叶,镶嵌在祖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她东接湖南,南连广西,西邻云南,北近四川和重庆,是中国西南腹地一个承启东西、连接南北的陆上交通枢纽、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
贵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国”。在她17.6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山地和丘陵的面积达到了92.5%,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为61.9%。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多山之省,贵州又是中国乃至世界喀斯特地貌特别突出的山区,山高谷深,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但多山的自然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也为贵州带来了无比丰富的多样性能源、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睦相处的地方。中国56个民族中,就有49个民族的同胞在这里栖居,其中,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等18个民族是贵州的世居民族。2008年末,贵州常住总人口为379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98%。中国布依族、水族和仡佬族人口的95%以上,苗族、侗族人口的50%以上居住在贵州。
贵州人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4万年以前。举世闻名、被考古学界公认为可与北京周口店文化比肩的黔西“观音洞文化”,被称为“亚洲文明之灯”的普定穿洞文化,在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名列第一的盘县大洞旧石器文化遗址等大量史前文化遗址,证实了早在“三皇五帝”之前的远古、太古时期,贵州已并非寥无人烟的蛮荒之地。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因为远离中原,贵州这片土地长期属于“边郡”、“边州”,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正式成为当时中国的13个行省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古代百汉、百越、氐羌、南蛮四大族系在这里交汇,贵州的土著居民,与从四面八方迁徙而至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起,共同耕耘、开发着这片共同的家园。这个过程,始于古史传说时代,至今仍然在继续着,并留下了许多可以辨析的痕迹。如今,在贵州的许多民族村寨中,依然原生态地保留着本民族来自远古的神话、传说、歌舞、习俗、服饰、节庆、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