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
25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一天之内获批引发了市场的广泛争议。有观点认为,政府患上了“投资饥渴症”,多地项目集中批复体现出“稳增长”病急乱投医,是重走四万亿刺激的老路;另有反对声音认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水平落后,当前项目只是整个“十二五”规划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将可以缓批的项目拿到现在批,这与四万亿投资刺激计划的性质完全不同。
不管这种密集的投资审批是对是错,现在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钱从哪儿来?
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赵庆明说,这些项目对短期稳增长的作用可能有限,因为有些地方政府由于财政等因素并未准备好开工建设。此外,银行也不会像2008年4万亿投资计划时那样冒进给地方融资平台提供资金,贷款审核肯定非常严格,有些项目可能不会进展得特别顺利。
地铁的修建成本最高,而且一个城市不可能只修建一条地铁。以这次批准建设地铁的兰州市为例,其规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包括6条线路,总长207公里,投资规模近千亿元。然而,兰州市全年的一般财政收入仅100亿元,其每年可用于基建的资金不足10亿元。
目前全国共有28个城市正在进行地铁施工,由于资金普遍紧张,建设进度缓慢。有些中西部城市建完第一条线,甚至有的还没建完一条就没钱了,例如郑州地铁,就是因为资金问题一度全面停工。
王梦恕说,过去国家只负责批项目,资金问题完全由地方政府想办法。但现在,地方政府拿出一部分,国家补贴一部分,组成资本金,再从银行贷出一部分,三方出钱。
然而,现阶段的地方财政正处于缩水期,其中,占地方财政收入近四成的土地收入由于宏观调控一再下滑。财政部公布的上半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显示,受土地出让成交额大幅下降的影响,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11430亿元,同比下降27.5%。这给地方政府出资带来了难题。
根据各地政府前8个月的财政收入公报,在2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中,除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交网以及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城际铁路规划外,其余23个城轨项目将为各地带来近3500亿元的融资压力。
目前商业银行大多较为谨慎,上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时出现的放贷狂潮不可能重演。3500亿元的融资可能会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即便融资不成问题,但地铁修成后,如何还清欠款和缓解地铁债务则是即将面临的另一个挑战。今年3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的《2011中国区域发展报告》指出,至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地铁运营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北京地铁每年需要财政补贴20亿,而深圳地铁自运营以来已亏损10多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