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国际粮价上涨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国如何应对国际粮价上涨
本刊记者 兰辛珍 • 2012-08-28 • 来源:北京周报 2012年第36期 9月6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国际粮食价格的高涨,让中国政府官员感到了担忧并采取了行动,8月13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召集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鲁花集团、九三油脂集团和汇福粮油集团等食用油企业进行了谈话,要求上述5家企业建立食用油价格报告制度,定期向国家发改委报送食用油出厂价、批发价和零售价。

早在7月24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就召集益海嘉里、中粮集团两大行业巨头谈话,希望两大企业食用油品牌能保持价格稳定。这两大公司占据了小包装食用油一大半市场的控制权。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发改委两次出面调控食用油市场,显示出中国政府对目前粮食价格变动的足够警惕。食用油价格报告制度是中国政府应对国际粮价暴涨压力迈出的第一步。

 

国际粮食减产推升粮价

由于美国、俄罗斯等世界粮食主产区国家出现严重旱灾,使全球粮食大量减产。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美国预期收成“非常差”和“差”的大豆作物所占比例升至39%,超过1988年的受灾程度,玉米作物的这一比例上升到50%。

6月,俄罗斯农业部就宣布将粮食生产预期从原有的9400万吨下调至8500万吨。

粮食减产使得全球粮价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8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覆盖55种食品的全球粮食价格指数7月份跳升6.1%,至213.1点,6月份为200.8点。

中国知名农业研究机构东方艾格的数据显示,玉米上涨幅度最明显,7月份玉米价格较2010年同期涨幅超过100%。

高盛、瑞信和麦格理等机构也表示,农产品价格的涨势短期可能继续延续。

美国玉米出口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价格上升可能通过贸易渠道对全球输出通胀,因此美国供应的风吹草动牵动着全球农业大宗商品价格,而食品价格若持续走高,终会传导到其他领域,加大粮食进口国的经济成本,增加发展中国家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东方艾格的报告认为,粮食涨价会使贫困国家受冲击加剧,影响它们的食品安全,还可能导致市场投机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08年全球就由于粮食歉收,首次发生30年来的粮食危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短期粮价上涨并不会产生粮食危机。当前大米价格没有大幅上涨,2008年粮食危机的条件没有形成,不会形成全局性的影响。2005年至2008年年中,生物燃料产量的迅速扩大增加了世界对于谷物、糖和植物油的整体需求,助推粮价暴涨。

虽然当前的粮价在整体上还不至于导致2008年那样的粮食危机,但仍不可掉以轻心。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密切关注粮价上涨的影响。法国农业部最近表示,法国将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加剧的情况下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召集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快速反应论坛,讨论粮食安全问题,寻求共同对策。

 

对中国影响主要来源于大豆和玉米

中国85%的大豆以及近40%的玉米供给依靠从国外进口,大豆和玉米主要用来压榨食用油。由于饮食习惯的原因,中国人对植物食用油的依存度极高,煎炒烹炸,都少不了用油。大豆、玉米是食用油的主要生产原料。此外豆粕做为食用油生产过程中的附产品,又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

在玉米进口量中90%以上来自美国,大豆进口量中50%来自美国,根据中国两大粮食期货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中国进口大豆的价格从年初的3750元/吨涨至4972元/吨,涨幅达32.5%。不难看出,美国粮食减产给中国大豆和玉米的进口带来的影响最大。大豆和玉米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到中国国内食用油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到食用油价格。同时影响豆粕价格,牲畜家禽价格上涨压力也会加大。在这种形势下,国内肉、禽、蛋、油或面临新一轮涨价潮。

发改委出手加强食用油价格调控,效果会怎样,现在还很难说。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提早给予食用油价格合理的调控,能反作用于国际市场,防止出现进一步的暴涨。

李国祥说,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改变市场交易者的心理预期,这从目前国内商品交易所的农产品期货指数大幅飙涨中可以看出端倪。二是通过海关进口国外农产品从而实实在在地影响到相关的农副产品价格,包括上下游产品的价格,这方面的传导机制目前还没有明显表现出来。

 

口粮不会受到影响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的研究报告认为,国际粮价上涨可能推动中国的粮价上涨,但是由于中国小麦、大米等口粮供给的自给率达95%,而且这些口粮库存充裕,总供给不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因此小麦、大米等口粮出现暴涨的概率较小。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月CPI中的粮食价格的环比和同比涨幅分别为0.2%和3%,虽然环比涨幅比6月份提高了0.1个百分点,但同比涨幅下降了0.2个百分点。

8月份前两周,商务部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中的粮食类的周环比涨幅分别为0.1%和0.2%,处于正常增长水平。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粮食价格比较稳定。

李国祥说,中国粮食的自给率高,因此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小。国内粮食生产又引来了九连增,粮食供应市场基本呈现平稳状态,未来涨幅不会太大。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995万吨,比上年增加356万吨,增长2.8%,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夏粮的供给比较充裕。从目前信息看,秋粮预计也是增产,未来一年内中国粮食总体供给比较充裕。

李国祥说,从中国自身的宏观层面来看,未来物价的上涨压力不大。粮食价格在CPI中所占权重较大,7月份CPI同比上涨1.8%,创2010年2月以来新低,也是30个月以来首次低于2%。而中国央行8月的货币政策也未见过多放松,因此即使8月CPI出现反弹,预计反弹幅度也不会很大。这表明国内粮价上涨的压力不大。

李国祥说,由于中国农产品并非完全市场化定价,政府往往会对粮食价格政策性调控,而中国早就建立起粮食储备制度和最低收购价制度,一旦粮价飙升,可通过竞拍储备粮平抑粮价,稳定国内粮食市场。

 

应对建议

“尽管中国大米、小麦甚至玉米的国内自给率都很高,但是在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高度融合的情况下,作为世界最主要粮食出口国的美国的粮食生产遭受严重旱灾而导致粮价大涨,中国任何试图将国内国际市场割裂开来,以免遭国际市场波动冲击的做法,可能都只是徒劳。”李国祥说。

李国祥认为,尽管目前国内粮食市场保持稳定,但随着粮食进口呈扩大趋势,应防止国际粮价波动向国内传导。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至7月我国进口谷物及谷物粉868万吨,同比增长261.3%。这种增速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警惕。

李国祥认为,作为一个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在此次主要受天气因素影响的粮食危机中不必太过惊慌:中国需要沉住气,手里有储备,不进行恐慌性抢购,相信价格在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下来,毕竟中国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不出手,国际价格难以支撑。

而且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策略需要适度调整。特别是在国际粮价高企时,中国应审慎进口。粮食生产已经九连增,库存很多,此时应该增加出口量。

李国祥说,粮食进出口对农民很有影响,为了保护国内农民的利益,中国可以减少进口,这样做也是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目前这个时候改变我们的进出口结构,减少进口、增加出口,这样从整个国家利益、稳定国际粮价方面,都是有利的。等国际粮价平稳了我们再增加进口。”李国祥说。

李国祥说,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爆发,东南亚很多国家大米严重短缺,而中国稻米供给充足。中国和其他多数国家一样,实行禁止出口政策,但不仅没有完全禁止住出口,反而造成走私猖獗,后来国际粮价大跌,中国粮食企业失去了很多经济利益。而且,事后还遭受一些国际舆论的批评,国家形象受损。中国应该吸取过去的这一教训。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奥巴马指示军队助飓风救援 遇难人数增至72人
前三季GDP延续“西快东慢” 津渝贵领跑
购岛闹剧让日企付出惨痛代价
机构分析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或中旬下调
卫生部严查不合理用药重复检查
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年底上报 权利内容普遍增加
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冬首个寒潮蓝色预警
研究报告证实北京“首堵” 人均上班耗时52分钟
飓风“桑迪”已致64人死亡 纽约取消万圣节游行
一艘载有137人的偷渡船在孟加拉湾失事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从未间断的五千年文明进程中,所创造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依托和文化基因,而且是全人类文化瑰宝的重要部分。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