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聂海胜
        湖北省襄阳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参与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张晓光
        辽宁省锦州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王亚平
        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神十太空授课明日十点开讲
-斯穆特说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快
-中国空间站开拓“不一样模式”
-王亚平领衔中国航天80后大军
-三“吻”天宫展现中国道路自信
-解读神十背后的七大亮点
-神十航天员对天一进行在轨维护
-东风风神助威“神十”飞天
-神十飞天 掌声送给幕后的英雄
-《中国梦》对话“神十”
-外媒称中国向空间站迈进
-神九夜间飞越我国可识别城市
-海外专家赞叹神十天宫“握手”
-神十太空靴防静电抗辐射防刺穿
-天宫装上新地板太空生活更舒适
-神十航天员为天宫一号换地板
-天宫首次人工维修 密闭飞一年
-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神十看点
-神十陆续展开科学实验 外媒称中国向空间站迈进
-“神十”携人参种子上天 返回将推动中医药发展
-首次太空讲课将天地连线
-神十飞行为建空间站积累经验
-神十升空三大看点
 
-揭秘中国载人飞船食谱变化 从速食到个性化定制
-“太空厨房”将用升级版
-神十将绕天宫飞行
-发射时间有何讲究?
-神舟十号4大主要任务
神九返回舱成功着陆
  北京时间6月29日10时03分,搭乘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的“神九”任务主着陆场预定区域顺利着陆,返回舱目视烧蚀正常、外观良好。在13天的太空飞行中,3名航天员圆满开展进驻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医学和空间实验等一系列太空工作与生活。
-神舟九号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神舟九号航天员将于17时22分进入天宫一号
-“神九”今日将实施载人交会对接
-神九已在轨安全飞行16圈完成4次变轨
-解密太空生活 每天睡7小时
-天宫一号首次实现与地面双向可视通话
-神九对接天宫 舱门首次开启关系航天员生命
 
-天宫做好准备迎首批乘客 设2个睡眠区
-神九已在轨安全飞行16圈完成4次变轨
-神九6月中旬发射 女航天员将破中国航天纪录
-神九择机发射 航天员状态良好天宫降至对接轨道
-“神九”箭船完成首次体检 天宫备份技术未启用
-神九女航天员整装待发 趋利避害选自然分娩者
-神九“体检”完成将加注燃料
神九航天员
景海鹏
刘旺
刘洋
“神八归来”,带给我们什么?
  小至婴儿纸尿裤、纯净水净化技术,大至卫星导航系统、数控系统,都是缘起于航天科技,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慢慢“走下神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现今尖端的航天技术,未来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仍未可尽知。
-中国航天:新的高度 新的起点
-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
-神舟八号飞船返回文字全记录
-“神八”“天宫”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
-专家详解神八与天宫二次对接
-神八/天宫为何扭转方向进行二次对接?
-专家详解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分离细节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首次对接成功
-详解交会对接过程设4个停泊点原因
-胡锦涛:夺取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
-载人飞船对接任务航天员完成初选
-神八飞船成功发射 将实施交会对接
-发言人称制定近百种故障预案应对交会对接风险
-北京飞控中心完成轨道控制、调相控制、在轨测试
美俄交会对接集锦
“天宫一号”概况
运载火箭:改进型长二F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
-胡锦涛等热烈祝贺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航天员太空所需部分产品已上天
-揭秘天宫一号内部环境:携太空锻炼器材
-天宫一号全系统质量评审完成
 
-“天宫一号”采取措施防范空间碎片
-盘点空间站:2020年中国或将独有空间站
-长征二号F火箭完成改进
-揭秘空间交会对接几大猜想
-中国造“天宫”
各国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
“阿尔法”国际空间
天空实验室
“礼炮”号空间站
“嫦娥”再奔月球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2010年这一天的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在四川西昌大凉山峡谷深处腾空而起…… 选择这个有意义的时间,科学家们说并不是“有意”的。这似乎可以说是“天意”,因为,10月份只有3天可以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每天允许发射的时间范围仅有35分钟。
-中国成功绘制全月球影像图
-图集: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专访谢剑锋:解读近月制动的特点难点
-第三次近月制动是阶段性转折
-我国实现载人登月当在2010年以后
-嫦娥二号在新轨道上正常运转
-嫦娥二号如何从“备份星”成为“先导星”
-“嫦娥奔月”专题报道
各国登月计划
美国:从阿波罗飞船首次登月,到开展“重返月球”计划,建立永久基地
俄罗斯:2025年前实现宇航员登月,2027年至2032年间建立永久性基地
印度:2015年将首名宇航员送入太空,2025年实现印度宇航员登月
日本:2007年“月亮女神”成为日本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
欧洲:计划在2012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2025年建成永久性月球基地
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
“火箭考核师”
2001年1月
神舟二号: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2002年3月
神舟三号:
搭载“模拟人”
2002年12月
神舟四号:解决有害气体超标问题
2003年10月
神舟五号:首次搭载航天员飞行并返回
2005年10月
神舟六号:首次完成多人多天飞行
2008年9月
神舟七号: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太空载具的抉择
“飞船方”认为,载人飞船既可搭乘宇航员,又可向空间站运输物资,还可作为空间站轨道救生艇用,且经费较低,更符合中国的国情。“航天飞机方”则认为,无论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还是从航天飞机可重复使用的性能方面看,它代表了国际航天发展的潮流,多次重复使用也是比较经济划算的。
 
航天飞机时代终结
从“哥伦比亚”号到“阿特兰蒂斯”号,30年间,航天飞机曾经承载多少荣光,又经历多少眼泪,确实一言难尽。无论如何,它的最终退役是载人航天发展的一个拐点。正如美国航天局局长博尔登说: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2010年12月1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至此,今年我国共进行了15次航天发射,全部获得成功。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5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东方红一号的诞生
-1975年中国首次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1988年发射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
-1997年东方红三号卫星发射升空
-1997年风云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1999年资源一号卫星发射升空
-一颗“北斗”星的诞生
-中国“北斗”开始在太空“编网”
-“北斗”:与GPS差距有多远?
-“北斗”照耀下的生活
中国航天大事记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诞生。国防部五院成立后,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科学成果”的发展方针。

根据中苏1957年两国政府签订的新技术协定,1960年之前,前苏联给中国提供建全火箭研究、试验机构并仿制苏式导弹的援助。

苏联撤走专家、停止援助之后,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火箭装备史上的转折点。1960年2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枚自行研制的液体火箭,迈出了中国航天史上关键的第一步。

1964年6月,成功发射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弹道式导弹,航天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1964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1970年4月,“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本国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地把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送入太空,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后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的国家。

1982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航天工业部。1988年7月5日,航空航天工业部成立。1993年6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国家航天局)在北京成立。

到1998年,中国已成功发射16颗返回式卫星,且卫星回收的成功率高达100%,世所罕见。1984年4月,中国用“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自行研制的第一颗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1985年10月,中国宣布:中国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外卫星的发射业务。1990年4月,中国成功地用“长征三号”火箭把亚星公司购买的美国休斯公司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8年5月,“ 长二丙”改进型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第四次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备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能力。

截止到1998年,中国已研制成功可供商业发射服务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C、长征三号、长征四号和长征二号E(捆绑式);研制发射成功科学试验、技术试验、空间遥感、气象、通信广播等不同种类的人造卫星。中国已成功地进行了44次航天发射,共发射50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包括美国、瑞典、澳大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17颗卫星。

到1994年初,已形成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和试验体系。有27万名员工,其中有30%为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高级专业人员近4万。

1994年,航天总公司为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规章,确保在技术和管理上不出任何问题,决定把每年3月22日定名为“航天质量日”。

1996年,中国在卫星研制中试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总经理拥有技术决策权、行政指挥权、奖惩权及国内归口项目协调权。这是中国空间技术管理机制的重大改革。

1996年10月16日,由国防科工委、航天工业总工公司联合发起组建的中国航天基金会在北京成立,同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中国航天基金奖颁奖仪式上,170名航天功臣、4个航天战线先进集体获奖。

截至1996年10月,中国长征火箭已有8种型号投入使用,形成“长征系列”,并进入了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在已进行的43次航天发射中,成功率达87%,共发射的48颗卫星,其中有38颗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国内卫星,包括静止轨道卫星7颗、气象卫星2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7颗、科学技术卫星12颗。

1998年4月2日,是在我国航天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总体设计部成立40周年之日。其间,共获得了375项重大科技成果奖。

1998年5月2日,“长二丙”改进型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第四次发射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具备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能力。国际合作: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场,承揽对外发射业务;

1987年至1988年,中国发射返回式卫星为法国和德国搭载微重力实验装置取得成功,揭视了中国航天技术走向世界的序幕;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发射了美国制造的“ 亚洲1号”通讯卫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开始进入国际商业服务市场;

1990年7月16日,我国最新研的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发射,将巴基斯一颗科学实验星送入轨道,表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长征系列火箭和火箭固体发动机等产品投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截至1996年已先后与70个国家建立了航天领域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到1996年,中国卫星零部件已开始出口国外。

1997年12月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二丙”改进型火箭首次发射铱星成功,将美国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

“九五”期间,中国航天业将进一步提高卫星性能价格比,力争到2000年实现卫星整星出口零的突破。

1998年3月26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研制生产的 “长二丙”改进型火箭成功发射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设计制造的两颗“铱星”,并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五十次飞行。

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之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艘飞船是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的试验飞船和运载火箭,均为我国自行研制。试验飞船没有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