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cais | Deutsch | 日本语
首页>>>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 灾后重建幸福家园
都江堰两日:震不垮的人民
本刊记者 魏尧 · 时间: 2008-06-11 · 来源:北京周报网

 

6月6日,刚刚从海南出差回京的我接到紧急通知,当天赶往四川,采访拍摄受灾群众安置点。任务来得太迅速,我甚至一点感觉都没有就登上了去成都的飞机。尽管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已经错过了营救的最初阶段,即最容易出震撼人心照片的时期。但作为一名四川人,一个从地震之后的一个月来天天关心灾区,一遍又一遍伤心流泪的人,去灾区采访,永远没有迟到的时候。

由于时间很紧,我和文字记者只有两天时间在四川,所以我们选择了离成都交通最为便利的都江堰进行采访。之前圈定了川农都江堰分校、幸福家园、蜀都大道等几个灾民安置点。从成都出发,由于救灾的缘故,去都江堰的高速公路已实行了部分管制,但我们还是设法驱车驶上高速,不久就达到了聚源镇。

聚源镇,这座离成都如此之近的小镇,在极少有建筑倒塌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了那座令人心疼而愤怒的坍塌--聚源中学,那些正在青春年华的孩子,在天灾面前,生命如此脆弱的消失了。此行我们几乎没有经过别的灾难现场,聚源镇是唯一的一处,它恰恰又是离成都和高速最近的一处。身处平原的聚源镇,经由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千年泽被,从未经历大的灾难,直到现在,我依然很难相信,聚源中学的倒塌,是真实存在的。

从聚源镇走小路到都江堰。以前去都江堰旅游曾经走过这条道,两边的农田或者是水稻,或者是油菜花,曾经如此逼近我们,满目都是美丽,这里曾经是天府之国最核心的地区。临近都江堰,路旁是一处停工的工地,建筑设计得精美夸张,富有童话色彩,这里是一处即将完工的学校,如果地震没有来,很快将有数千名孩子在这里上学,可是5月12日地震之后,这栋尚未完工的工程就永远不会有孩子入住,它的结构遭受破坏,大量墙皮已经脱落,墙壁也有不同程度的裂缝。

在都江堰绕了半天,曾经挤满灾民的川农都江堰校区空荡荡的,灾民已经被分散安置到其他地方。后来找到了幸福家园安置点,这里大部分都是都江堰市区和近郊的社区居民,大部分情况较好,房屋虽然垮塌或者不能入住,但是伤亡情况较轻,所以在这座灾民安置点里,我们离死亡和恐惧相对遥远。只是我们时不时在一些孩子和老人的眼里,依然能看到一丝疑惑和忧虑。

这个安置点拥有整齐的临时简易房,几乎能做到一家住一间。安置点里除了社区管理部门外,派出所、医务室、浴室、小学、食堂、图书室、电话室、心理关怀站、超市、职业介绍所、职业培训站,几乎能想到的都有,不分老少,一天三顿管饱,发放基本的生活用品,屋里有电,热水24小时供应,孩子们聚在一起打闹。

到幸福家园之前,我们在灌口镇永胜村一处废墟上采访了40岁的邓艳。邓艳有一个15岁的女儿,地震之前他和丈夫依靠蹬三轮维持三口人的生活,在一间一个月35块钱租金的窝棚里住了近20年。地震之后,窝棚还在,他们依旧住在那儿。老家的房子垮了,他们曾经赖以生存的活路也暂时没有了。邓艳像我认识的大部分四川女人一样,爱抱怨却内心乐观,她最担忧女儿日后的学业,但我相信她会像面对十几年来生活中的其他困难一样,勇敢地面对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灾难并不能改变她坚强的内心。遇到邓艳和她的一家,使我对这场大自然的大悲剧给普通人带来的伤害有了直接的感悟--8.0的震级11度的烈度绞痛了我们的心灵,洗刷了我们生活中那些变得有些绵绵细长的麻木。

这一刻,我明白了为什么四川的地震之殇成为国殇,四川人民的灾难成为全中国人民的灾难。因为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底,都期待着国家强盛,人民安康。正是这种心心相印,让13亿人民的手,坚定地握在一起。

离开四川回北京的时候,飞机迅速上升,穿过四川特有的厚厚云层,光一下亮了数倍,飞机的西面,天的尽头,连绵的雪山展现在我的面前。从高空中看过去,这些山经过巨大地震却丝毫没有改变,依然雄奇秀美,而山脚下的汶川、北川、映秀、青川、汉旺......她们的历史不会逝灭,她们的人民不会放弃,在这个正在经历灾难痛苦考验的国家,祖国和家园的屋顶正一砖一瓦由人民重新修建。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唐家山堰塞湖险情解除 24万群众可回家
  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决定从11日下午4时起解除唐家山堰塞湖黄色警报,这意味着这座震后最大的堰塞湖险情已解除,绵阳市、遂宁市疏散撤离的24万多群众可以安全返回家中。根据10日20时至11日14时的水文观测和实况综合分析,唐家山堰塞湖蓄水量逐步减小。实测泄流槽下泄流量11日11时15分为56立方米每秒
我国举行国家级演习 应对恐怖袭击事件
唐家山堰塞湖危险解除 泄洪过程无人伤亡
中国南方遭新一轮大范围强降雨袭击
四川银行业99.5%网点恢复营业
失事米171残骸被找到 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8年第21期目录
2008年第20期目录
2008年第19期目录
2008年第18期目录
编者札记
 不同寻常的粽子
 全力应对灾后次生灾害
 尽一切力量挽救生命
 “吃”出健康
 点燃激情 传递梦想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