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中日题材长篇小说感动日本读者

刘幸宇  ·   2018-11-28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中日交流;长篇小说;文化
打印
纠错

  值此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我不由想起在两国文化交流百花园辛勤耕耘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于强,以及他撰写的五部中日题材长篇小说。

  于强以他敏锐的视角,将自己长期从事外事、旅游积累的素材和多次赴日的见闻撰写成感人的文学作品,在中日两国出版,感动了众多日本读者。日本读者称他的著作是“我心中的书”,“日中友好的指南书”,“日中友好的辞典”,“日中友好人士必读的书”。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于强(日本共同社 辰巳知二摄)

  1984年于强担任安徽省马鞍山市外事办公室主任时,为给遗留在大连的日本战争孤儿古莲云落实政策而四处奔波,使她和丈夫有了工作和住房,子女也顺利就业和上学。古莲云十分感激,把他当作亲人,向他倒出自己四岁时被日本父母遗弃在中国,中国养母含辛茹苦把她抚养长大这一坎坷人生经历。于强以她的遭遇为蓝本,撰写了反映日本战争孤儿的长篇小说《风媒花》,1987年日本光人社出版。中文版封面由时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孙平化题字。 

  日本《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十几家主流媒体评介该书。日本著名小说杂志《小说城》称“中国人写战争孤儿题材小说恐怕这是第一部”。 诗刊《桃花鸟》以醒目字眼评介说:“这是一部细致地描写了日本孤儿悲剧,恳切希望日中不再战的史实作品。” 

  于强收到日本国会议员、驻沪总领事、文学泰斗司马辽太郎等许多读者来信。神奈川县读者保仙裕博来信说:“读过此书我很感动,这才了解到日本侵略中国的罪恶。”群马县中岛静子女士来信说:“我认为要重新思考战争留下的创伤,使悲剧不重演。” 

  当时中国大陆作家撰写的小说在国外出版可谓凤毛麟角。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激励于强,他立志要将自己的文学作品再次推出国门。 

  于强又根据从事外事、旅游工作接触的人和事,撰写了长篇小说《翰墨情缘》,在中日同时出版。该书描写日军侵华时期,一个驻扎在江南采石镇的日本军人迷上了当地著名书法家李海天的书法,一心想弄到手。而李海天的爱妻死于日军炮火,他发誓不将书法作品卖给日本人。这个日本军人在战争结束后遗憾地回到日本,仍念念不忘李海天的书法。中国对外开放后,他数次来中国旅游,屡经曲折最终如愿以偿。 

  该书日本版被评为日本图书馆协会1946回选定图书。书腰带印着“为纪念日中邦交20周年出版”。 

  日本群马县读者芳贺美技读后给于强来信说:“我们都被您的书深深地感动,几乎是一边读一边流泪。”她还在日本《上毛新闻》报上发表文章写道:“也许像李海天这样受到身心创伤的人还很多,但我相信:认识过去的不幸,加强彼此的交流是两国发展友好的纽带。” 

  马鞍山市老妇王明听了《风媒花》的长篇连播后登门来找于强,恳求他帮助寻找四十多年的日本前夫和她的中年儿子宋宗志的日本生父。他们声泪俱下地讲述了悲惨遭遇。原来,王明年轻时与一个名叫西山的马鞍山矿山的日本技师相恋结婚,生下儿子宗志。日本战败,丈夫撤回日本如同飘去的云。她几十年经受着“天涯一去无消息,终日长相思”的感情折磨,泪洒长江,终日盼望丈夫归来,母子二人历经磨难……于强请日本朋友帮助她们寻找日本亲人,同时采访她们。经过艰辛努力,撰写了长篇小说《异国未了情》,在中日同时出版。 

  日本群马县读者土谷丽在信中写到:“我流着泪水读了您的杰作《异国未了情》。女主人春花的经历是那样的凄惨……从这部巨作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感受到笔者的一颗盼望日中两国永远和平之心。” 

  《欧洲时报》刊文称:“军国主义留下伤痕刻骨铭心,《异国未了情》感动日本读者。” 

  上海嘉定的中日混血儿朱某读了于强的小说,给于强来信,说他的命运比小说中的几位主人公还要悲惨,恳求为他写一部书。1995年于强调入上海工作后多次去他家中采访,他的遭遇简直就是著名日本影片《人证》在上海的再现。原来,朱某的妈妈在十五、六岁上初中时,经不起驻扎在上海嘉定的日军士兵深泽的诱惑坠入情网,与他结婚生下朱某。日本战败深泽撤回日本,临走时信誓旦旦地说将来要接他们母子赴日定居,可他走后沓无音讯。朱家三代人历尽磨难,苦不堪言。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朱某花了八年时间终于找到日本生父下落。然而深泽已改名,否认曾在中国结婚生子的事实。朱某历尽周折找到深泽当年写给生母的信。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深泽承认朱某是他的儿子,并答应帮助朱某全家办理赴日定居手续,可他后来出尔反尔。朱某犹如五雷轰顶,受到巨大打击,他的女儿期盼长大后赴日为爸爸讨还公道…… 

  于强根据朱某的不幸命运先写了一部纪实文学《望断东瀛泪》,后改编成长篇小说《樱花璀璨》出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等十多家主流媒体发表评介。《人民日报》海外版称“(该书)揭露了日本侵华战争遗留下的恶果,倡导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代友好。”《解放日报》介绍此书是“呼吁中日两国人民以史为鉴,不要让悲剧重演。” 

  《樱花璀璨》打动了一位会中文的名叫稻见春男的日本企业家,他住在上海,将此书翻译成日文传给亲朋好友阅读。后经校对,由《东北网》日语频道连载。 

  20113月,于强在日本千叶县探亲时,遭遇3·11东日本大地震,他急于赶回上海,但苦于买不到机票。他乱中思定,顿生创作灵感,以中国作家的视角观察日本灾区,搜集点滴资料。他回上海后,以日本宫城县女川町佐藤水产株式会社专务佐藤充舍身救助中国20名女研修生的动人事迹为蓝本,撰写了反映在3·11东日本大地震中,日本人和中国人互相关心帮助,甚至冒死相救,超越国界大爱的长篇小说《海啸生死情》在中日同时出版。 

  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为《海啸生死情》举办了纪念出版会。时任日本共同社上海支局的辰巳知二局长采访了于强,撰写了题为《经历东日本大地震的中国小说家为日中两国友好谱写新篇》这一长篇报道,日本20多家报纸整版转载。日本NHK上海事务局记者塚本观知夫采访于强后制作了八分钟的专题片,在NHK日语频道和英语频道播放。日本《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经产业新闻》等媒体也采访于强并报道,产生社会反响。 

于强接受每日新闻上海支局记者采访。(周建国摄)

  日本大阪的读者大敏子给于强来信说:“面临当今这样的中日关系,能在NHK看到这样的正面报道,让人感到温馨,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于强的五部中日题材小说在中日和平友好的彩图上绘上了浓浓的一笔,堪称中日文化交流百花园的奇葩。我衷心期待于强这位中日战争孤儿的知己与两国友好交流的架桥人在两国文化交流百花园笔耕不辍,为中日世代友好谱写更多新篇章。(本文作者旅居日本神户,吉林省作家协会与摄影家协会会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