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走向世界的中国农村电商 >> 正文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走向世界的中国农村电商》第四集:山村竹凉席工厂的新机遇

《北京周报》记者 马孝文  ·   2018-12-14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改革开放;农村电商;财经
打印
纠错

  “我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就是,一个是所有人思想的开放,一个是对创业的坚持。”培斜村村民华永良说。 

  培斜村是个山村,坐落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两代人先后把握住了两次机遇,把培斜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竹茶之乡”、“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闯出了一条成功的乡村振兴之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省定贫困村的培斜,村民们在华永良父亲华锦先的带领下,白手起家,发展竹席加工业、茶业,开始从贫困走向富裕。2010年,大学毕业生华永良开了该村首家网店,短短3年,竹制品销售额超过200万元,带动村民走向电商之路。2017年,全村竹席年销售值达1.6亿元。 

  因为身处大山深处,做电商最大的困难就是物流问题。“一开始去找快递公司谈,几乎都是被拒之门外,想想没办法,我就自己用小货车去城里的快递网点拉。”华永良说,“一开始有十几件,二十几件,慢慢的有五六十件,快上百件的时候,快递公司就重视起来了。” 

  电商在拓宽竹席厂销售渠道、解决产能过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村子里竹席厂最多的时候有100多家。一家做得不错的网店,就能解决掉一两家厂的生产量,华永良说。 

  原来村里只有父辈和留守老人留在村里,年轻人都在外边闯荡。在华永良的示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村里创业。整个村子变得有活力了起来。 

  竹席是季节性产品。春夏季节时销售较多,秋冬则无人问津。秋冬季节,华永良就会找一些别的商品,比如羽绒服来卖。2018年,他注册了一个食品品牌,销售本地生产的新农特产。“做电商就是要不断尝试新事物。”华永良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同样敢想敢干的村民们,除了发展竹、茶产业和电商之外,利用培斜村自然风景独特,网络人气高的特点,还做起了乡村旅游。现在,培斜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谈到父亲和他这两代人,华永良说:“我们只是在改革开放的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分别抓住了不同阶段的机遇,并且把它分享到村里面。”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