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spañol English 中 文
习语用典 学习时间
首页 >> 时事 >> 正文

回避美国而选择巴西,中国买家改变美洲大豆贸易格局 | 周新平

  ·   2025-10-10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周新平;时事
打印
纠错

  美洲地区是全球大豆主产区,其中又以美国、巴西、阿根廷为主。中国作为全球大豆主要进口国,之前进口来源国主要是美国。

  然而今年这一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当地时间10月8日,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发布的信息表示,预计2025年全年巴西大豆出口总量将达到1.1亿吨,超过此前2023年创下的最高纪录。该协会数据显示,中国是巴西大豆主要出口目的地国,今年截至目前,巴西79.9%的大豆出口至中国。之前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报告也显示,2025年1-8月,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为7331.24万吨,其中巴西是主要供应国,占比71.6%,美国占比降至22.8%。自2025年5月起中国就没有再购买过美国大豆。

  这一变化凸显了美洲大豆贸易格局重构的信息。中国大豆进口来源从“单一依赖美国”转向“巴西主导、多国补充”的多元化格局。中美贸易摩擦及美关税大棒乱舞的背景下,中国主动减少美国大豆依赖,转而强化与巴西的合作,体现粮食安全主导下的“供应链去风险化”策略。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大豆在其贸易政策(如关税)影响下,竞争力失去优势。美洲大豆贸易格局正从北美向南美转移。

 

  市场对单边主义作出的回应

  美洲大豆贸易格局的变化,本质上是美国长期奉行单边主义贸易政策的结果。在美国单边主义影响下,中国大豆买家选择巴西而非美国,是市场经济规律下,基于价格、供应稳定性、贸易环境、汇率因素以及长期战略合作的理性决策。这一选择不仅符合中国企业的商业利益,也是全球农产品市场供需再平衡的自然选择。

  尽管中美在2020年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但美国对中国部分商品仍加征高额关税,且后续未完全取消。这种贸易摩擦导致中国买家在采购美国大豆时面临额外的关税成本,削弱了美国大豆的价格竞争力。相比之下,巴西与中国在贸易政策上更为友好,双边贸易环境稳定,降低了企业的政策风险,同时巴西大豆在品质上与美国大豆相近,凭借更具竞争力的报价,以及巴西大豆的产量和出口量持续增长这种强劲的供应能力,为中国买家提供了更稳定的货源保障,降低了因供应波动带来的风险。

  美国以“美国优先”为核心,忽视全球化下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单方面关税壁垒、极限施压等手段,试图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最终却反噬了自身关键产业的竞争力。美国单边主义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使得中国企业在2025年与美国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的意愿降低。据美国谷物协会统计,2025年中国买家与美国大豆出口商签订的长期合同量同比下降30%,而转向巴西的合同量增长45%。

  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并未实现“保护大豆产业”的目标,反而让美国大豆正陷入“滞销→价格暴跌→收入减少→产业萎缩”的恶性循环。美国的“大豆危机”也给全球贸易敲响了警钟:贸易战没有赢家,单边主义不得人心。美国若继续坚持“强买强卖”和“关税霸凌”,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孤立。

 

  美国关税大棒影响全球贸易格局

  美洲大豆贸易格局的变化,是美国单边主义下,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缩影。美国随意加征关税,使得全球贸易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从全球经贸稳定情况来看,美国的关税大棒破坏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美国加征高关税,导致相关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上升,影响了下游产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这种单边主义行为不仅损害了美国自身的产业竞争力,也扰乱了全球产业链的有序运行。

  美国的关税政策引发了贸易伙伴的反制措施。被加征关税的国家纷纷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这种你来我往的贸易战,不仅损害了各国的经济利益,也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

  美国的关税大棒促使其他国家寻求新的贸易伙伴和市场。面对美国的不合理关税要求,许多国家开始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例如,欧盟积极与日本、加拿大等国推进贸易协定谈判,中国也在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贸易合作。这种贸易格局的调整,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的多元化发展,但也可能导致全球贸易体系的分裂和碎片化。

  美国以“公平贸易”“对等关税”为名的关税措施,正在从根本上动摇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系,推动全球贸易格局从“多边贸易”向“碎片化对抗”转变,并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关税壁垒的增加,导致全球贸易增速放缓,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企业投资和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多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部分原因就是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贸易问题和全球经济压力。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