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22 · 来源:北京周报网 |
标签:周新平;时事 | 打印
| 纠错 |
当地时间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后,接受福克斯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鉴于这次会晤的情况,自己暂时不会考虑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中国加征关税。
然而就在8月6日,特朗普宣布印度因购买俄罗斯石油,对其商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使印度输美产品总关税水平达到50%。
同样是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正常贸易行为,对印度加征关税却对中国按下暂停键,透露出美国政府在全球格局下的实用主义。特朗普看似在俄油买家之间制造温差,实质是把该问题当成了继续逼迫俄罗斯在乌克兰停火上让步的杠杆:如果俄方后续配合,美方可以暂不对其最大的石油客户加税,若俄方不妥协,这张牌随时可打出来。此外,由于8月12日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刚达成再次暂停实施24%的关税90天的决定,若此时因俄油问题对中国加征关税,将直接撕毁这份协议。
因此,特朗普暂时不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中国加征关税,并非政策转向,而是在多重利益权衡下的缓兵之计:用关税武器分化俄油大买家的同时,为下一步与俄罗斯的谈判和与中国的谈判留下回旋空间。
美国政府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利益选择
“合则用不合则弃”是美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经常使用的实用主义策略,这种做法也经常遭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
印度被美国政府看作是亚太地区的关键战略棋子,为推动“印太战略”,经常利用军事合作和经济利益等手段拉拢印度。但出于利益考量,印度也会被美国当作与他国博弈的棋子。不只印度,即使美国的传统盟友,在美国利益面前也反复被抛弃,比如欧盟、日本等与美国关税谈判的“不对等”结果就是明显的例证。再比如,美国长期阻挠世贸组织(WTO)上诉机构新法官任命,导致该机制2019年停摆,理由是“WTO侵犯美国主权”,但与此同时,美国仍利用WTO规则对他国发起诉讼。在国际组织中频繁“退群”,向世界完美展示了美式“弃约”精神。诸如此类事例均体现出美国“合则用不合则弃”的策略。
美国的“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实用主义源于其霸权体系的内在矛盾。美国希望通过盟友分担军事开支,如要求北约成员国将GDP的2%用于国防,但同时又通过经济制裁来维护美国本土企业利益,比如出台《通胀削减法案》补贴本土产业,引发欧盟不满。美国还通过美元霸权和金融制裁相结合,将国际金融武器化;将“人权”“民主”等价值观转化为可交易的政治筹码,而非一致标准等等,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体系。这种策略虽短期维护了美国利益,但却加速了美国的国际信用赤字。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表示“北约脑死亡”,东盟拒绝在中美间选边站,全球南方国家加速“去美元化”等等,最终削弱美国长期霸权的基础。
关税大棒影响政治格局走向
8月18至20日,王毅外长应邀访问印度。王毅外长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中印关系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中印合作的战略价值更加突出。印度方面的消息,印度总理莫迪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如果成行,这将是七年来印度总理首次访问中国。
根据印度媒体报道,特朗普对印加征关税把美印关系直接推回20年前的冰点。印度防长辛格原定8月访美行程紧急取消。印度在面临美国压力时,开始寻求与中国的外交突破。
最近一个多月以来,欧盟领导人冯德莱恩公开“拥抱中国”,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必须要摆脱依赖美国”,韩国召集紧急会议讨论反制美国,更关键的是印度、沙特等国家开始通过人民币结算俄油,巴西、阿根廷已要求用金砖支付系统,规避未来可能的美国制裁。美国挥起的关税大棒,正在引发一场连锁反应,其外溢效应已远超双边贸易范畴,正在重塑印太战略格局与全球南方国家的站队逻辑。
美国关税大棒不仅是经济工具,更是重塑全球政治格局的战略杠杆。特朗普政府2025年以来全面升级关税战,已对国际力量对比、地缘联盟和全球治理体系产生连锁反应。美国从“秩序维护者”沦为“破坏者”,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全球南方国家在多边平台的声音更加响亮,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
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关税战的赢家不是加税者,而将是那些利用关税危机重构政治和贸易格局的国际秩序维护者。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