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8 · 来源:中国网 |
标签:二战;时事 | 打印
| 纠错 |
5月7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
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强调,“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去年5月16日,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俄发表的联合声明也提出“共同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距离二战结束已经80年了,为何还要反复强调“坚持正确二战史观”?
首先,这是维护历史真相的需要。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2日的日本签字投降,中国坚持抗战长达14年,是美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3.5倍、英国的2.5倍。在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的情况下,中国军民以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代价,抗击和牵制着日本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军力量,共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人,占日军在二战中军队伤亡总数的70%以上。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挫败了日军北进入侵苏联的战略图谋,迟滞了其南进太平洋的步伐,有力支援了远东太平洋战场以及欧洲战场。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苏军共歼灭德军607个师,远高于其他战场歼灭德军的数字。其中,仅斯大林格勒会战便让德军损失150万人,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成为二战的历史性转折点。为赢得战争胜利,苏联共有2700万人死亡,其中1800多万为平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共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毁。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苏联分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
然而,出于意识形态偏见,西方一些国家长期系统性忽视甚至抹杀中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西方主流二战史长期将中国战场列为次要战区,对中国牵制超70%日本陆军的事实鲜少提及。美国媒体则惯用“原子弹叙事”消解中国14年抗战的战略价值;当中国学界强调本国战场贡献时,西方学术界将其定义为“政治化历史研究”,甚至将客观数据论证污蔑为“重构历史话语权”。西方媒体通过选择性叙事,刻意突出诺曼底登陆的“决定性意义”,却淡化苏德战场歼敌量占德军总伤亡80%的关键事实;美国之音等媒体甚至公开质疑苏联牺牲2700万军民的真实性,并称其“不应被视为击败纳粹的决定因素”。
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行径。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说:“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为了帮助年轻一代校准人生航向,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匡正历史虚无主义谬误。
其次,这是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需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二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联合国。中国始终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是当今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基础,也是战后几十年来全球实现总体和平稳定的基石。战后,中苏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是两国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对两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巨大贡献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为了服务于美国的地缘战略诉求,西方学界不断抛出所谓“忽视中国说”“西方中心说”“二战六年论”“日本受害论”等扭曲史观,企图通过重构历史记忆削弱中俄的国际话语权,并帮助日本军国主义“借尸还魂”,在经济甚至军事和政治上重新崛起为可抗衡中俄的地区大国。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屡屡怂恿赖清德当局鼓吹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公然歪曲甚至否定《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1971年联合国大会的相关决议。美国还以“维护本国安全”为由,公然威胁动用武力夺取他国领土,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凡此种种,皆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甚至是破坏。
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承担着特殊责任。为此,两国高层保持密切沟通。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在不同场合会面已超过40次,多次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努力推动通过和平、外交和政治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为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发挥关键作用。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应邀赴莫斯科出席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同年9月3日,普京总统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两国领导人相互出席彼此举办的二战胜利纪念活动,以及近年来共同呼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也是以实际行动维护战后几十年来的国际规则和秩序,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与安定。
80年前,在那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殊死较量中,中苏两国人民以巨大的勇气和牺牲,铸就了不朽的丰碑,为世界带来了幸福与安宁。80年后的今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冷战”来势汹汹,单边主义沉渣泛起,中俄两国将携手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守护人间正道,给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稳定力量。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