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spañol English 中 文
习语用典 学习时间
首页 >> 时事 >> 正文

多省省委书记、省长以省委科技委员会主任身份亮相,这是为何?——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外媒关注“科技创新” | 周新平

  ·   2024-07-12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周新平;时事
打印
纠错

  即将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引起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外媒普遍关注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会给中国及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科技创新”及其对经济的引领,是国际媒体一个重要关注点。

  美国《巴伦周刊》网站6月27日报道,中国将于7月15日至18日举行一场备受关注的重要政治会议——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希望这次会议能揭示出中国领导层对未来发展战略的细节,以及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报道特别提到,中国“希望利用科技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

  美国CNN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任中央科技委员会主任,以及二十届三中全会前多省省委书记、省长以省委科技委员会主任身份亮相。

  墨西哥经济和社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拉萨洛•门德斯认为,中国希望通过增强创新和新技术领域的发展来提高经济动能,即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实现稳固增长。即将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可能就今后改革开放的方向作出重要决定。

 

  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增长

  正如外界所关注,当前,中国正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通过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让科技创新塑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特别是进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时期以来,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引擎作用愈发凸显。

  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在最近十几年里尤为突出。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北斗等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创新势头强劲,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一些前沿领域在国际上开始进入并跑甚至领跑阶段。比如中国在智能芯片、量子加密、可控核聚变、常温超导、卫星导航、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无人驾驶等基础研发与应用创新领域的持续突破,表明科技创新日益展现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蓬勃动力。

  中国有支撑科技创新的友好环境。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第一位。二十大报告提到“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不断加大科技领域的投入,2023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3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64%。科技投入最终会转化为科技生产,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2023年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9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1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8.6%;中国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前所未有,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应该会得到更高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把科技自主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向着既定目标前进,是中国各界已经形成的共识。

 

  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时期重要的会议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人对三中全会有着特殊的感情。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之后几乎每届三中全会都会聚焦经济话题,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迈入了小康社会。

  今年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时期一次重要会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迈入小康社会后新的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时代背景。

  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的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相比,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将更难,因为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容易的改革已经在过去几十年里实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并融入了全球经济发展中,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目前所要面对的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参照历史经验并结合当前经济形势,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将会是需要重点面对的问题;如何深化国企改革,如何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如何加大外资吸引力度等问题也在呼唤更深层次的改革;数字经济与数据要素、绿色发展与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现代化产业带来的新形势新要求,呼唤要有新的政策来进一步推动其更快更高质量地发展,等等。

  所有这些问题涉及到的实际上都是市场化改革的难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开始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征程。中共十九大正式提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中共二十大提出“要构建全国统一

  三中全会后,相信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将更加深入,中国的市场化道路会越来越宽广。这对国际社会是福音。广阔而又更加便利更加公平透明的中国市场,对国际企业的投资、对全球贸易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将更具吸引力和贡献力。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