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2-10 · 来源:人民网 |
标签: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时事 | 打印
| 纠错 |
时代的维度——新时代十年,积淀着民族复兴行稳致远的力量
前方路,充满光荣和梦想。来时路,历经万水和千山。
这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
这十年,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没有十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
这十年,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战略上不断完善,在实践上不断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一个“小康”,生动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变迁,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从梦想走进现实。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大胆探索、不懈实践,在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次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从提出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到概括、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日趋成熟。
翻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式现代化5个中国特色、9个本质要求、5个重大原则,提纲挈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媒体评论这一“顶层设计”如立梁架柱。
细读研讨班开班式讲话,5个中国特色,分别被诠释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本质特征”“崇高追求”“鲜明特点”“突出特征”。这些诠释,无疑是观察和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切入点、着力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一系列战略性举措、一系列变革性实践、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不断添砖加瓦。
就拿“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来说。
如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总书记强调。
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即,中国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向前追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强调“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字里行间的细微变化,清晰可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逻辑,回答的是世界也在思索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再拿“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来说。
“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说到生态,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词,国之大者。
国之大者是什么?中国给出了一个又一个答案。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从黄沙漫天到漫山遍野浓郁的绿,从雾霾天数到“蓝天指数”,从山上的矿坑如块块伤疤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大美图景,徐徐铺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丰富实践中孕育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再看“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赢得广泛共鸣,全人类共同价值收获普遍共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记载了无数的“影响力时刻”。
习近平外交思想里,熔铸了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统筹,也宣示了中国的坚定:始终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例子不胜枚举。
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我们党带领亿万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创新中,不断写就新的篇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这是时代的力量,这是人民的选择。
在时代翻涌的波峰浪谷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之所以能够不断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之所以能够不断突破,正得益于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方位变换,正是得益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拼搏在一起、奋斗在一起。
全新的世界格局、全新的历史任务、全新的探索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思考充满了自信与远见:“中国现代化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
一个值得我们自信的伟大事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深融汇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立志于千秋伟业的大党,如何权衡治国理政中的轻重缓急,考验智慧、见证勇毅,彰显的是远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强调了“伟大斗争”。
不仅是时与势所需,敢于斗争也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和百年淬炼的鲜明品格。
总书记谆谆叮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通向未来的路,有荆棘丛、沼泽地,有“娄山关”“腊子口”。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形容的那样:“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在这次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着重强调了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不能只关心关注自己分管部门和地方的风险隐患,而忽视其他领域的风险隐患,更不能满足于当下无事,而对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不知不觉或者后知后觉。”
“对各领域各方面的风险隐患,我们脑子里要有一幅全景图,经常分析研判,对潜在的风险要有科学预判,备足工具箱,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上一页124下一页 |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