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2-10 · 来源:人民网 |
标签: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时事 | 打印
| 纠错 |
文明的维度——世界的瞩目,饱含着对探索一条全新道路的期待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在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多姿多彩的文明扎根于自己生存的土壤,凝聚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文明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之分。然而,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西方优越论”“西方中心论”一度喧嚣。甚至有声音认为,“其他社会可以忘掉自己的历史传统而采纳其现代价值标准和尺度”。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
五千载绵延不绝,中华文明如浩浩江河,滋养泱泱华夏。
在延安考察后的返京途中,总书记专程来到位于河南安阳郊外的殷墟遗址调研。3000年历史风云,那些浸润着生活烟火气的古老甲骨文,激发着人们不断探寻“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徜徉其间,他感慨万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如何认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五千多年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是民族复兴的历史纵深,也是思想理论的深厚土壤。湘江之畔岳麓书院,武夷山深处朱熹园,“郁然千载诗书城”里的三苏祠,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思索:“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两个结合”深刻浸润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被冠以“中国”二字,在于其为中华文明所滋养,与中国实际相符合,最终为中国人民所选择。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浩繁卷帙中,人们能够更透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看懂“人口规模巨大”不仅是国情使然,也是文化基底;
从“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看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千百年来的治世良言;
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看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不仅是当代社会的孜孜以求,也是传承千百年的淳朴愿景;
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看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道法自然的人文情怀;
从“协和万邦”,看懂“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也是民族秉性里的文以载道。
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研讨班开班式上抚今追昔:“我们党一开始就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没有像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亦步亦趋地跟在西方国家后面简单模仿,而是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是选择自己的道路、做自己的事情。”
本固则根深。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总书记常用这一平实的表述。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强调,“我们无意也没有输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模式’,但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一些全新选择。”
从一套书看文明的互鉴,颇为生动。不少外国政要见到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主动谈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他们对其中内容的理解之深、思考之透,令人惊叹。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总书记这样系统论述。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在国际社会上也引起广泛关注: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说,“中国模式不仅是西方以外的另一种选择,而且逐步成为更为理想的发展模式”。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将为更多国家和人民开辟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
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表示,“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还是中国日益开放、进步、发展的事实,都有力回击了‘文明冲突论’和‘国强必霸论’”。
…………
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回响。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恢弘画卷,彻底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正在书写一个属于东方的奇迹。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赢得广泛共鸣:“每个国家都想过上好日子,现代化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权。”
中国正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
上一页134下一页 |
|
|
产品专区 |
|
合作伙伴: |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