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让中非关系行稳致远

《北京周报》记者 于林涛  ·   2018-08-22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中非关系;中非合作论坛;时事
打印
纠错

  以“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在京举行。这将是本年度中国又一重大主场外交盛事,也将成为深化中非发展合作、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节点。

  近年来,中非关系迅速发展,习近平主席在两次当选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都选择了非洲国家,也表明了中国外交对非洲的高度重视。目前,中国已是非洲最大贸易和投资伙伴,而非洲在同中国各方面关系的发展中也获益良多。 

  “习主席提出中非关系要真、实、亲、诚,这是对中非关系四十年来的实践的总结,和对未来中非关系展望基础上的论断,也得到了非洲普遍的欢迎。”曾经出任中国驻中非共和国大使的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孙海潮在日前该学会主办的“中非关系与公共外交研讨会”上以此来总结他对中非关系的观察。 

与会专家学者集体合影 (于林涛摄)

  在他看来,中国和非洲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对非洲的关系有本质性的区别。西方希望非洲更落后一点、更混乱一点、更好控制,而中国则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帮助非洲发展。 

  孙海潮同时指出,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却引起了西方的妒忌与警觉。部分西方国家开始诋毁中国的非洲政策,说中国的对非贷款是债务陷阱、是掠夺非洲资源等等。但最有发言权的是非洲国家,中非的合作是基于双方共同需要的结果,中非关系符合中非关系发展符合时代潮流,符合非洲人民的期待,所以中非友好合作关系还会继续向前发展,  

  察哈尔学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外交部非洲司前司长程涛在研讨会发言中表示,中非友谊有其坚固的历史、文化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非公共外交一方面大有可为,领导人之间日渐加强的相互信任、中非双方关于脱贫致富经验的深入交流以及智库、高校、媒体、民间团体直接合作等为对非公共外交创造了有利条件。 

  程涛指出,在发展双方关系时也存在需要应对的短板,如顶层设计不够、协调力度不强、资金投入不足、方式方法不多等。智库和民间组织是实施对非公共外交的中坚力量。应该充分发挥他们对政府外交的补充作用,向非洲人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非合作的故事,以及建立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和行动。 

  中国前驻布隆迪等国大使曾宪柒结合自己在非洲十余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的传承与发展,并以农业和减贫两方面的合作为例讨论了非洲在中国帮助下实现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对非援助要注重当地具体国情,兼顾非洲的全面发展和区域发展。在公共外交层面,他还特别提到要继续推动高层互访,做好非洲新生代领导人工作,以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为非洲带去发展、实现共赢。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贺文萍女士分析了中非如何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实现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她认为,非洲虽然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但在具体合作中一定要根据各国不同的国情实行“一国一策”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而不能千篇一律。她表示,在合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应对非洲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对双边币值可能造成的风险以及来自于国内外舆情环境的压力等挑战。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龙小农教授强调了非政府组织作为开展对非公共外交的巧力量的重要性。他认为,作为传递双方声音、协调双方关系的中介力量,非政府组织不仅能够以其较高的公信力、非政治性和道德性监督中国在外企业和政府行为承担社会责任、履行义务,而且能够代表政府发声,塑造中国在非积极形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