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丝路精神辉映"上海精神" "一带一路"为上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戚易斌  ·   2018-06-08  ·   来源:中国网
标签:上海精神;一带一路;时事
打印
纠错

  中国网新闻6月8日讯 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即将在青岛举行。今年是上合组织成立的第十七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

  五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以“上海精神”为基础,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打造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和命运共同体,树立了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

 

“一带一路”建设在上合地区进展显著

  值得指出的是,“一带一路”倡议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上合组织有着不解之缘。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上合组织地区提出的,并且得到了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拥护。

  作为“一带一路”的积极支持者和践行者,上合组织见证了“一带一路”从倡议转变为行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上合组织地区取得积极成果,丝路精神与“上海精神”交相辉映,照亮中国与周边命运共同体携手共进的康庄大道。

  在贸易往来方面,中国与成员国间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双边贸易关系更加紧密。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与其他成员国和伙伴贸易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中国在上合组织国家建成了2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乌鹏盛工业园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中吉“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园区成为区域示范项目。中国企业在经营中积极回报当地社会,为扩大就业和增加税收做出了贡献。

  中国与成员国间一批公路、铁路、隧道、电力等项目相继竣工,改善了跨境物流条件,增强了成员国发展能力。乌兹别克斯坦前总统说,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的竣工,“实现了费尔干纳几代人的梦想”。吉尔吉斯斯坦南北电力大动脉竣工,对当地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意义重大。

  此外,中国积极对成员国开展援助,已经为成员国累计培训各类人员约7500名,援建社会保障房、医院、学校等一批重大项目,惠及了当地广大民众,促进各国之间的民心相通。

  如今,随着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上合组织已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合作组织。印、巴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两国加入后,上合组织不仅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平台,而且将连接海上丝绸之路,联动亚欧两大市场。上合组织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合作潜力更大。


“一带一路”为上合组织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伟大实践,而上合组织则是践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两者理念相近,精神相通。国际社会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为上合组织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巨大机遇。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拉希德·阿利莫夫表示,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极大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上合组织增添了新的助推剂,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增强上合组织的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

  “毫无疑问,上合组织大家庭成员发展战略同‘一带一路’建设的对接,将进一步巩固上合组织的基础,扩大各成员国间的经贸合作,激发新的增长点,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发展带来新动力。”阿利莫夫说。

  2017年6月发布的《上海合作组织黄皮书: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实施,沿线国家的实质性合作成果越来越多,将促进上合组织区域一体化进程,以及上合组织与周边相关地区一体化机制的合作。

  泰国开泰研究中心中文部主任黄斌表示,上合组织成员国都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加强上合组织框架下的战略对接和务实合作,有利于地区经济一体化,各国和各国人民都将从这一进程中受益。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中哈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沙赫拉特·努雷舍夫说,“中哈合作进一步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间的友好合作。”

  蒙古国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顾问、院士海桑岱认为,“上海精神”与“一带一路”倡议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一致的。随着中国努力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经济合作,各国未来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经济合作水平将更高,利益契合度更高,最终向着一个利益共同体的方向发展。

  菲律宾亚洲太平洋协进基金会研究员瑞杰龙期待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成果能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上合组织机制对接,在维护地区和平、安全、稳定的同时,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发展与繁荣。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