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伊斯兰国”之后的中东局面依然混乱

丛培影  ·   2017-11-27  ·   来源:中国网
标签:伊斯兰国;中东局势;时事
打印
纠错

  日前,伊朗总统鲁哈尼向全国发表电视直播讲话时说,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苏莱曼尼已向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通报了“伊斯兰国”被剿灭的消息。通报中说,伊朗积极参与国际打击“伊斯兰国”的联合反恐行动,伊朗军人与伊拉克与叙利亚人民并肩作战,收复了“伊斯兰国”在叙利亚最后据点阿布卡迈勒,联合反恐行动取得了最终胜利。伊朗上述表态的意图是什么?“伊斯兰国”之后中东的冲突点是什么?叙利亚局势未来将如何发展?


伊朗派出最精锐部队力挺阿萨德
  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依靠向外输出革命的方式,意图在中东地区构建“什叶派新月地带”。从目前的局势发展看,伊朗打造的“什叶派新月地带”主要包括伊朗、也门、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在依靠和支持对象方面,在也门伊朗支持胡塞武装,在伊拉克支持阿巴迪政府,在叙利亚支持阿萨德政府,在黎巴嫩支持真主党。其中,叙利亚地缘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它是伊朗构建“什叶派新月地带”的关键国家。因此,伊朗在叙利亚内战中全力支持阿萨德政府,派出了最精锐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帮助叙利亚政府军打击 “伊斯兰国”和其他反政府力量。
  对外界而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一直十分神秘。它于1979年底创立,主要任务是保卫当时的什叶派政权。它在创立之初就享有比常规军更高的地位,因为当时很多常规军将领依然效忠流亡的巴列维国王。和常规军一样,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也有陆、海、空三军,总体装备精良、作战能力强,主要负责防范内外威胁,保卫伊朗伊斯兰政权,目前的总兵力约为125000人。
  很多西方分析人士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比作为“国中之国”。原因是它只听命于伊朗最高领袖,并被宪法赋予了神圣使命,也被赋予相当大的法律、政治和宗教权力。同时,革命卫队还依靠自身特权不断渗透伊朗国内经济领域中,它所控制的军工企业在伊朗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据外界猜测,它控制着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商业帝国”。此外,革命卫队还被指责在边境区从事跨境走私。
  哈梅内伊接替霍梅尼成为伊朗最高领袖后创立了“圣战旅”(Quds force),它是革命卫队中负责海外军事行动的特种部队。外界估计,圣战旅总人数为2000至5000,目前的指挥官是苏莱曼尼。美国情报部门透露,圣城旅在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阿富汗等国设有分支机构。在叙利亚内战中,圣战旅和黎巴嫩真主党并肩作战、紧密合作。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在声明中对黎巴嫩真主党表达了感谢,认为其在军事行动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伊朗为支持叙利亚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据统计,伊朗在叙利亚内战中损失了至少1000名军事人员,其中包括多位革命卫队的高级将领。伊朗此次向外界释放“伊斯兰国”最后据点被铲除的消息是希望向外界表明伊朗在打击极端组织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其深层战略考虑是借助打击国际社会共同敌人,占领合作反恐的道德制高点,为未来与沙特之间争夺中东地区主导权奠定基础。

“伊斯兰国”之后教派矛盾更突出
  各方预料“伊斯兰国”的残余部队将转入地下进行游击战或者注入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战争。苏莱曼尼也承认,“伊斯兰国”残余部队仍然存在,但他表示其根基已被摧毁。事实上,“伊斯兰国”确实已经无法以实体的形式存在,它对地区安全构成的威胁也在逐渐下降。因此,中东地区大规模反恐军事行动将告一段落。随着共同敌人的消失,中东地区长期存在的教派矛盾将再次显现,突出的表现为伊朗和沙特之间的权力竞争。
  什叶派是穆斯林世界的少数派,伊朗作为最大的什叶派国家选择全面支持中东地区的什叶派力量。在伊拉克,伊朗资金支持的什叶派民兵组织成为美国支持的伊拉克反恐联盟的一部分,进而巩固什叶派力量在伊拉克政局中的优势地位。同时,伊朗暗中给也门胡塞武装和黎巴嫩真主党提供资金和武器支持,使其在国内政坛中发挥主导作用。此外,它还与俄罗斯共同介入到叙利亚内战中,权力支持阿萨德政权,帮助其打击反对派力量,扩大控制的地盘。
  萨勒曼王储掌握实权后,沙特采取的外交政策是全面遏制伊朗什叶派政权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沙特政府采取具体行动包括继续对也门胡塞武装实施打击,对也门实施全面封锁,指责伊朗向胡塞武装提供了导弹袭击沙特机场。同时,沙特也在影响黎巴嫩政局走向,以打击黎巴嫩真主党。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在出访沙特宣布辞职的举动让外界倍感意外,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是沙特授意哈里里辞职,但各方都清楚沙特对黎巴嫩逊尼派穆斯林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哈里里辞职将给黎巴嫩真主党带来执政压力。
  可以说,“伊斯兰国”后的中东地区呈现出“两强对峙”的局面,几乎在每个次区域发生的摩擦和冲突,都能看到沙特和伊朗权力争夺的影子。西方媒体就认为,中东地区两大教派矛盾才是地区局势长期动荡的关键因素。只要有一个“着火点”(误判或者小摩擦),整个冲突就会被引爆。

美俄博弈主导叙利亚未来局势
  “伊斯兰国”最后据点的铲除意味各方在未来将开启叙利亚内战和谈的进程。虽然沙特和伊朗都试图在叙利亚内战发挥更大作用,但俄美之间的博弈才会影响叙利亚未来局势的整体走向。目前,俄罗斯希望借助战场上的有力局势,迅速展开各种形式的和谈,确保阿萨德政府占据的优势;美国则希望借助各种机会为反对派争取时间,使其抢占更多土地。毕竟,和谈最终方案将受各方控制领土面积和力量对比关系的左右。
  日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同鲁哈尼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在索契商讨在叙利亚重新建立非升级区以减少暴力冲突,这一倡议在年初已被各方所接受。这是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三国领导人第一次会面就推动叙利亚和平进程交换意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上周就宣布针对“伊斯兰国”的胜利已经迫近。他强调三国领导人会面的目的是重新推动叙利亚政府各方反对派之间的谈判。
  日前,美俄继续围绕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问题在联合国斗法。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黑莉表示美国支持重启新的联合机制继续调查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的行动,俄罗斯第十次动用否决权否决了美国的提议。美国政府此前表示将会继续推动下个月在日内瓦举行的关于叙利亚未来的对话。然而推动对话却难以改变美国目前的不利局势。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为了防止叙利亚反对派被政府军迅速击溃,美国打算继续驻军叙利亚北部,建立一个独立于阿萨德的政权。(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以色列海法大学亚洲研究系博士后)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