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全球经济治理需要中国智慧

  ·   2015-11-13  ·   来源:中国网
标签:全球经济;G20;时事
打印
纠错

  

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让全球治理天平趋于平衡 

  中国正不断向世界提供多样的公共产品,不仅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现实难题,也为经济复苏乏力的发达国家摆脱困境提供了契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传统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由于融资规模的限制和条件的约束,在向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建设等提供支持方面作用有限,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缺口每年近800亿美元,这一数额显然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所能提供的。

  今年4月斯蒂格利茨赴中国偏远地区考察后认为,这些地区借助基础设施投资与外界连通,实现了繁荣发展。中国发起设立的亚投行,也可让更多国家得到同样的好处。他表示,亚投行的设立不仅有助于破解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瓶颈,而且有可能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之一。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总监保拉·苏巴基认为,欧洲国家经济的重振有赖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活力。他说:“亚洲基建也能成为欧洲经济复苏的重要外部力量。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多国积极加入亚投行,就表明发达国家在向新兴市场国家靠拢,全球经济治理的天平趋于平衡。”

  苏巴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一次重要探索,这一沿线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巨大桥梁,将蓬勃发展的亚洲经济圈同欧洲经济圈连接,将激发亚欧大陆腹地的巨大经济潜力和市场需求,其外溢效应也会让更多的国家受益。他说:“中国正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埃及金字塔报执行总编辑曼苏尔·阿卜杜勒·阿兹姆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设立20亿美元的南南合作基金,减免有关国家债务,以及对世界最不发达国家120亿美元的长期投资等举措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树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实际行动有目共睹,令人敬佩。”

 

上一页123下一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