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新农村,新农民——黑龙江绥化市一批致富带头人和返乡创业者的故事

《北京周报》记者 原媛  ·   2018-11-08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东北振兴;农业;民生
打印
纠错

   绥化市是黑龙江省的主要农业大市之一,而它下辖的肇东市和海伦市是该市主要的粮食和农作物产区。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战略的实施,两地政府根据自身优势,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绿色农业、建立新型农村的富民惠民政策,大大提升了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在两地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致富带头人和返乡创业者,农村有了新面貌,农民也找到了在家乡发展的新契机。 

    

绿色农业成主流

  国庆节前,位于肇东市的王老宝鲜食玉米加工厂一片忙碌。所有的机器都开动,工人们穿梭其中,将新鲜剥好的玉米在机器里清洗,煮熟,真空包装,最后装箱。 

  2018年9月29日,王老宝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给清洗后的玉米做真空包装。(《北京周报》记者 魏尧摄)

  “我们整个生产过程都没有添加剂,是百分百纯天然的,”王老宝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忠宝告诉记者。“我们的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正准备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现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绿色和有机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是我们的发展机遇,王忠宝告诉记者。 

  肇东市农业局副局长尹才告诉记者,农业是肇东的支柱产业,最近几年该市一直致力于发展绿色有机农业。“肇东现在一共有370万亩耕地,其中110多万亩都是绿色有机种植。” 

  以玉米为例,以前农民更多的注重提高产量,但最近几年越来越注重提高质量。再比如普通小米一斤可以卖到3块钱一斤,但有机小米的价格可以卖到20块,这也让更多的农民转向绿色和有机种植,尹才介绍说。 

    

美丽乡村建设

  赵洪礼2014年回到家乡肇东市昌五镇昌盛村担任村支书之前,已经做白酒生意二十多年,生意网络遍布全国。当选为村支书后,赵洪礼回到家乡承担新的使命——带领全村致富 

  赵洪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并安装路灯,之前村里都是土路,村民出行不方便。路修好了,又在路的两边种上鲜花和树木。 

  “什么叫美丽乡村?并不是路修好了,路灯亮了,树栽好了就是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是要让老百姓的生活实实在在的富裕起来,”赵洪礼对记者说。 

  为了发展乡村经济,赵洪礼带领村民建起了采摘园,盖起200个大棚,并搭建了一个幸福大舞台,天气好的时候每天都有二人转演出,既是村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亮点。去年夏天,村里还举办了美食节,最高峰是,一天就接待了几万个游客。 

  赵洪礼看来乡村振兴一共包括五个方面: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很关键。现在村子里住的一般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关键是要把年轻人吸引回来,给他们创造发展空间。”赵洪礼说。 

昌盛村村民潘淑范(左)和女儿肖智杰在自家南瓜大棚里(魏尧摄)

  今年29岁的肖智杰就是被村子里焕然一新的面貌和新的发展机会吸引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以后,她一直都在哈尔滨当会计。 

  “其实一直都想回家发展,只是之前一直都没有合适的机会,”肖智杰说。“现在村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又有很多鼓励创业的政策,家人也特别支持我回来。” 

  肖智杰和母亲潘淑范一起承包了28个大棚,全部用来种南瓜。“之前我们的地基本都是种玉米,我们今年想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作物,”潘淑范说。“现在互联网信息都比较快捷方便,很多市场信息和种植技术的培训都可以在网上找到,非常方便。我们这28个大棚的南瓜的销路现在都已经联系好了。” 

  肖智杰很高兴现在可以每天和家人在一起做自己很感兴趣的事。潘淑范也渐渐在种植南瓜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乐趣。“看到种子从发芽到一天天变成果实是一件很神奇也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这是做其他工作很难体会到的乐趣,”潘淑范说。 

  今年33岁的郑岩也在村子里承包了十个大棚种植大球盖菇。之前承包农田种植玉米和大豆,今年他特地去了大连学习种植大球盖菇的技术回来,最近蘑菇丰收,他雇了当地农民来帮他收蘑菇。每天每人100块钱,也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2018年9月29日,黑龙江肇东市,当地大棚种植的蘑菇品种大球盖菇喜获丰收,因为品种较新市场销路很好,周边农村地区前来观摩学习种植经验。(魏尧摄)

  昌盛村村民崔双兴农闲的时候就会来大棚工作,每个月能挣三千块左右。她爱人在村子里的一个企业上班,每个月也差不多可以挣到三千块。同时家里还有大概40亩地,每年也能带来2万块钱的收入。“我们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现在我们村又干净又好看,希望将来能越来越好,”崔双兴说。 

  在海伦市的东兴村支书刘春生正带领全村农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收入改善生活。 

  自从2005年当选村支书以来,刘春生已经在村子里工作了13年,对村子的情况如数家珍。他介绍说,过去村民的土地都是分散经营,机械化不高影响耕种效率,同时对劳动力也是一种浪费。2012年,东兴村由村集体组建了千万元现代农机合作社,购入大型机械农机具,农民土地实现集中耕种,极大提高了效率。除了正常租用土地的费用,农户每年还可以从合作社分红。 

2018年928日,海伦市的一片农田里,农机正在收割大豆。(魏尧摄)

  “我们村一共有14,252亩耕地,787户村民,现在全部都已经加入合作社,”刘春生说。 

  20166村里又购入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农药喷洒无人机,并组织培训使用无人机的技术。培训只需10到15天,并且是免费的。掌握这个技术之后,一个夏天就可以收入2-3万元。 

    

“黑土硒都”走出去

  近年来,海伦市因地制宜地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农业,走出了一条以富硒产业为主的绿色农业之路。 

  因为其土壤硒含量丰富2016年海伦市被中国营养学会授予 “中国黑土硒都”的称号。海伦市的富硒土壤非常适合大豆的生长,这里的大豆是主要农作物,产量丰富,营养价值也很高。目前,黑龙江大豆交易中心已经在这里建成并预计在年底投入使用。 

2018年9月28日,黑龙江省海伦市大豆办主任张大鹏接受记者采访。(魏尧摄)

2018年9月28日,黑龙江海伦市东兴村,农民谷维信(左)正在回收大豆收割后的秸秆。(魏尧摄)

  “海伦的黑土层厚度平均在7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达3-5%,” 海伦市富硒办主任郭长生介绍说。“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抗癌、解毒的功效”。 

  从前年开始,海伦市围绕富硒产业、畜牧产业、优质高效等方面深度调整农业结构,并辟建富硒产业园,努力建成精品高端富硒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并积极参与到绥化市从2016年开始组织的“五谷杂粮下江南”的活动,在全国各地推广海伦的富硒农产品。“我们的产品市场反响非常好,希望我们健康绿色的产品可以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郭长生说。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