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spañol English 中 文
习语用典 学习时间
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黄河:从 “互联网原住民” 到 “AI 原住民”,教育如何培养未来的主人?

  ·   2025-08-15  ·   来源:
标签:行业资讯
打印
纠错

  “这一代孩子不仅是互联网原住民,更将成为 AI 原住民。” 伴鱼 CEO 黄河在采访中提出,教育的使命正在从 “传授知识” 转向 “培养与 AI 协同的能力”,而这需要家庭、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

  黄河观察到,AI 对教育的重塑已悄然发生:北京中小学试点 AI 通识课,国际奥数竞赛中 AI 接近金牌水平,这些变化都在倒逼学习方式升级。“过去我们让孩子背公式,未来他们可以用 AI 快速计算,而把精力放在分析问题上。” 伴鱼智学的 AI 私教课程设计正是遵循这一逻辑 —— 比如数学题不再要求死记解题步骤,而是让 AI私教演示多种解法,引导孩子选择最优路径。

  “与 AI 共处的能力,将是未来的基础素养。” 黄河举例,伴鱼推出的 AI通识课,让孩子用自然语言指令生成故事、绘画,甚至编曲。“一个 8 岁的孩子用 AI 把自己的日记改成动画,这种创造力是 AI 无法替代的。” 他强调,教育的目标不是 “打败 AI”,而是 “善用 AI”,让机器成为人类创新的 “脚手架”。

  对于家长普遍的 “焦虑”,黄河认为需要以历史视角看待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淘汰了手工纺织,但创造了更高效的岗位;AI 也会取代重复性工作,但催生新的职业需求。” 他建议家长放下 “对抗心态”,转而培养孩子的 “不可替代性”—— 如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整合能力和情感共鸣力。

  在学校教育层面,黄河点赞北京的 AI 课程试点:“这是高瞻远瞩的布局。” 他认为,AI 教育进课堂不应局限于 “教孩子用工具”,更要传递 “技术伦理”—— 比如如何辨别 AI 生成内容的真实性,如何保护个人数据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 AI 使用观。

  “教育的终极目标从未改变: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 黄河总结,无论是互联网还是 AI,技术只是手段,而培养 “有自驱力、会创新、能与世界对话” 的人,才是应对未来的核心。在这条路上,伴鱼将继续以 “陪伴者” 的角色,助力每个 “AI 原住民” 在时代浪潮中成长。

【推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1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96274


版权所有 2000-2024 北京周报中文网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