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亚洲新未来:博鳌视角

  ·   2016-03-28  ·   来源:国际金融时报
标签: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
打印
纠错

  ●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发达经济体复苏低迷,新兴经济体走势分化,亚洲不少国家也面临较大困难。但是,亚洲仍然是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区域,预计亚洲新兴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为6.5%,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的背景下仍属强劲增长。

  ● 中国已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底盘大,基础稳,韧性好,潜力足,应对经济下行趋势还备有好多政策“弹药”。2009年到2011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目前,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30%以上,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13.890, 0.00, 0.00%)。

  亚洲的发展关乎世界前景,中国的发展与亚洲息息相关。

  3月22日-25日,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如期在海南博鳌召开。3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向世界展示中国信心、勾勒亚洲未来。

  数据显示,2015年,亚洲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还有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4%,贸易规模占世界贸易已达1/3左右。不过,一些亚洲国家面临出口下滑、债务规模扩大、经济持续下行等问题,亚洲经济处于近年来的较困难时期。

  今年年会主题为“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12个字里3个“新”,12国中外领导人,300多位演讲嘉宾,1700多位与会代表应邀出席,分别参加88场讨论会,为亚洲的新未来凝聚共识,探索新方向,寻找新动力。

 

  第一视角:亚洲经济是不是亮点

  今年亚洲经济增长仍然强劲,是全球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去年亚洲经济增长6.6%,今年预计增长6.5%,这在全球经济仍然疲软的情况下是一个很了不得的亮点

  “历经两次金融危机洗礼的亚洲已今非昔比。大多数国家在壮大实体经济、抵御金融风险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地区合作也取得丰硕成果。”3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旨演讲中寄语亚洲,“各国坚定信心,团结协作,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迎来光明的前景。”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举行之际,恰逢论坛成立15周年。

  15年前,亚洲历经金融危机洗礼,在经济复苏道路上艰难前行,亚洲各国开始重新思考“亚洲价值”和“亚洲模式”,在此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应运而生。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福田康夫表示,博鳌亚洲论坛的目的就是使亚洲经济一体化,亚洲各国应该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共创亚洲美好未来。

  历经两次金融危机洗礼的亚洲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GDP占世界总量的40%,贸易规模占世界贸易已达1/3左右。过去十多年,亚洲区域内贸易规模从1万亿美元扩大到3万亿美元,占区内各国贸易总量的比例从30%上升到50%。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认为,每年亚洲都在不断努力地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如果看单一国家对全球GDP的贡献,现在排名第一的是中国,排名第二的是印度,之后才是欧盟。

  新加坡前总理、现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强调,亚洲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亚洲的整体繁荣和发展。他预言,东南亚经济将在2016年温和增长。

  在2016亚洲经济预测暨前瞻指数发布会,副总裁朱民与论坛主持人唱起了反调,“我并不同意您的观点,说亚洲经济非常低迷”,据我的观察,今年亚洲经济增长仍然强劲,是全球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去年亚洲经济增长6.6%,今年预计增长6.5%,这在全球经济仍然疲软的情况下是一个很了不得的亮点。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亚洲这颗“明珠”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重要地位没有任何改变,它内部还蕴含着巨大的结构性改革能量,亚洲各国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活力,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2016年亚洲经济出现了两个由转型而带来的新发展趋势,第一个趋势:当全球的外贸形势非常严峻和恶化的情况下,亚洲用投资、用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趋势加快;第二个趋势,亚洲经济正在转型,而“一带一路”这样的项目将带动亚洲各国共同开辟第三方市场。

 

  第二视角:亚洲新烦恼如何解决

  亚洲只有坚持“五个共同”(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共同深化融合发展、共同促进开放包容、共同激发创新活力),才能保护其发展果实并克服一切困难。

  亚洲经济依然是全球亮点,但是自身也有迷茫,“既面临老问题,也有不少新烦恼”。

  本届年会首场分论坛,主办方发布三大报告——《亚洲经济一体化》、《新兴经济体报告》、《亚洲竞争力报告》,为亚洲经济把脉。报告显示,亚洲经济体之间的依存度远不及历史的最高水平,亚洲贸易的引擎作用正在消失,“在过去20多年里,亚洲贸易一直都是拉动全球贸易,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07年以前,亚洲出口的增长率高达17.4%,然而到2014年,这个数字仅为1.5%”,“亚洲贸易自身的依存度从2012年历史最高水平的59.49%降至2013年的53.01%,2014年虽然升至55.65%,但是与2012年的历史最高水平相比,仍差距甚远。”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局面?一方面外部市场疲软;另一方面,亚洲经济增长模式的互补性出现了问题。在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看来,亚洲的经济增长模式遇到比较大的挑战。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亚洲国家经济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外向型经济,是全球化浪潮的主要获益者。因为外部市场改变了,现在遇到了挑战。

  IMF副总裁朱民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亚洲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这是第一个,也是最为关键的挑战;面临整个基础设施的挑战;面临扶贫的挑战;面临金融来支持和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挑战;面临金融来支持包容性增长的挑战。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了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重要倡议。

  3月24日,李克强总理提出坚持“五个共同”。

  一是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对话合作才是“金钥匙”。“各国始终坚持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就可以夯实地区和平稳定的基石”。

  二是共同推动经济增长。“中方积极倡议筹建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愿与各方合作完善亚洲金融市场建设,避免再次发生大规模地区金融动荡”。

  三是共同深化融合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亚洲参与成员最多、规模最大的区域贸易安排,应力争在2016年完成谈判。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首先应服务亚洲发展中国家,优先支持地区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等项目。”

  四是共同促进开放包容。“要用好各类交流对话平台,拓展和深化人文交流,不断增强亚洲的凝聚力”。

  五是共同激发创新活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利用“互联网+”等新模式,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发展新经济、分享经济,共享创新经验。

  李克强强调,亚洲只有坚持“五个共同”,才能保护其发展果实并克服一切困难。

 

  第三视角:中国经济还有多大潜力

  去年GDP总量为人民币67.7万亿,超过10万亿美元,在转型过程中能达到6.9%的增速,就是高基数增长

  亚洲的发展关乎世界前景,中国的发展与亚洲息息相关。3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再次向亚洲和世界展示了中国信心。

  怎么看中国经济减速?“不要担心中国经济失速,我们仍是高基数增长”。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虽然在放缓,但去年GDP总量为人民币67.7万亿,超过10万亿美元,在转型过程中能达到6.9%的增速,就是高基数增长。

  李克强拿动车比喻中国经济:“我们就是要使中国经济运行平稳,保持合理的速度。高速运行不仅不经济,也难以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是我们的目标。”李克强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在6.5%—7%,这也是一个新的区间,这样做使增长目标富有一定弹性,“区间调控的新方式把稳物价作为上限,把保就业作为下限”。

  中国经济增速为何放缓?魏尚进认为,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结构的问题和基本面的问题,其中一个是人口结构的问题。第二,中国过去增长得太快了,人口红利的优势已不再。第三,周期性的问题,其中也包括高等收入国家经济恢复的速度依然是比较慢的,而这些经济体对于中国经济体量的影响依然存在。

  下一步如何走?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德维尔潘(Dominique de Villepin)对中国经济的下一步充满信心,“一方面就是服务业增长将会达到7%,而且零售业和销售的市场,尤其是互联网市场增长非常快,还有创新以及新的技术,以及太阳能,以及在基因学方面都有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特别是传统行业,比如说产业界出现的产能过剩等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中国经济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多大呢?在魏尚进看来,一是直接的影响,中国的经济总量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再加上日本经济体量的1/2,所以从物理的体量来讲,如果中国经济放缓会对亚洲经济产生影响。此外会有溢出效应,也就是间接的效应,中国在调整经济结构,一些亚洲国家经济体也会相应地改革。

  经济政策调控空间还有多大?李克强表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空间,现在的赤字率并不高,中央政府负债率只有17%,发展多层次市场的空间也很大,创新金融调控手段也有储备。我们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可以有力支持经济发展,这方面的政策储备我们还有。”

  李克强承诺,会用短期财政收入的“减”换取持续发展势能的“增”,预计今年要给企业减5000亿元以上的税收,而且政策取向是支持服务业,尤其是向研发性服务业发展。

 

  第四视角:亚洲资本如何走出去

  一是规模经济的需要,二是利润的考虑,三是技术层面的考量,主要是要看价格和市场的情况。市场如果价格比较合适,那么就会去收购

  3月24日13时15分,“亚洲资本的全球化”分论坛讨论会开始,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李若谷、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蒂成为主角。

  亚洲新兴市场资本走出去有什么特点呢?

  赖小民分析,从目前情况看,国际资本流动中,有两类资本流动会给经济带来一些影响,一个是发达国家为了经济增长复苏和规避新兴市场风险主动采取国际资本收缩战略,这会给新兴市场带来一些波动,会造成一些资产价格的下滑,对经济的复苏乃至全球经济都会受到一些冲击和影响;另一种是新兴国家为了经济的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参与直接投资,主动地走出去,或者说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这个时候资本流动会给新兴国家带来一些增长复苏,而且会对资本格局产生一个积极的影响,它有利于对新兴国家市场的发展。

  谈到资本为何要走出去并购或收购,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李若谷认为,一是规模经济的需要,二是利润的考虑,三是技术层面的考量,“主要是要看价格和市场的情况。市场如果价格比较合适,那么就会去收购。市场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不少企业眼中,“一带一路”战略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鸣锣开道,企业可以在沿线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合作、园区和产业投资合作、贸易及成套设备出口、自贸区建设等。赖小民认为,“现在资产价格相对比较低,中国企业走出去、外国企业走进来,都是好时机。”

  中国企业自2000年以来,已经分三个阶段实施了“走出去”战略,目前处于第三阶段。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蒂女士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机很多样化,但从规模效应角度看,目前还存在着不足,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方面,资金基本不是问题,主要是在政策支持方面还存在一些限制问题。”

  “资金‘走出去’也好,‘引进来’也好,量在增加,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建立跨境资本监管、国际合作至关重要。”赖小民表示,现在很多“走出去”带有一些盲目性,特别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时往往面临很多风险,如政治、宗教、文化、价值观乃至国别风险,此外还有项目本身风险,各种风险不断显现,因此不论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外国企业“走进来”,都应加强监管,尤其是国际资本的跨境监管。特别是作为中国来说,现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势头还是很好的,但是怎么样加强在岸和离岸市场,建立一个跨境资本的流动、监管,这个体系非常重要。

 

  第五视角:货币贬值能不能保出口

  货币贬值除了不能刺激出口外,也许还将带来全球经济整体下滑的风险,因此对大国来说,贸易大国凭借贬值促进出口,只会造成竞争性贬值,并不能达到刺激出口的作用

  3月23日,“货币贬值:为何不再是出口利器”的分论坛上,来自法国、韩国、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就货币贬值的作用展开了一场激辩。

  “货币贬值是否对出口有用,一直存在争论。过去可能存在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现在很明显,效果已经越来越弱,因为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韩国贸易协会副会长金正宽说,一个国家货币贬值后,增加了最终加工产品的原料或者中间产成品的成本,产生了一个抵消作用,使得货币贬值原本的效应被抵消了。

  除了全球产业链所导致的货币贬值效应衰退外,国研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认为,决定出口增长的主要问题并不是价格,而是消费需求,“如果美国、欧洲的消费处于低迷,那么即使商品价格下降了,商品需求也不会增长,因此出口也不会增长。货币贬值除了不能刺激出口外,也许还将带来全球经济整体下滑的风险,因此对大国来说,贸易大国凭借贬值促进出口,只会造成竞争性贬值,并不能达到刺激出口的作用”。

  在谈及人民币前段时间的的小幅贬值,黄益平直指问题的核心,人民币贬值并不是为了刺激出口,而是迫于全球货币政策环境的“顺势而为”。

  “人民币贬值刺激出口可能性不大,因为过去两三年,在贬值之前,人民币一直在升值,但我们在全球出口总量方面还是在上升,货币升值并没有让中国商品出口失去竞争力。现在贸易不好,是全球需求疲软所致,因此用货币贬值支持出口很困难。”黄益平说。

  黄益平认为,“货币战争的提法已经是旧时代分析框架的产物,当时各个经济体资本项目封闭,因此贸易最为重要,但是当下资本项已经相对开放,即便是中国没有完全开放,但资本流动也已经很频繁,因此贬值只会导致资本的外流,通过货币贬值刺激出口支持增长更得不偿失,并非决策者所愿意。”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