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建设“命运共同体”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缅建设“命运共同体”
宋清润 • 2013-02-06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毋庸讳言,中缅关系目前遇到一些困难。在两国边境安全方面,缅甸克钦邦冲突近期升级,中缅边境局势骤然紧张,云南边民生活和滇缅边贸受到影响。在双边经贸合作方面,中缅合作的三大标志性大项目跌遭挫折。中国企业对赴缅投资的安全性深感担忧。而西方企业却趁机纷纷加大对缅甸的投资力度,与中国企业争夺缅甸的资源和市场。同时,部分西方舆论唱衰中缅关系,污蔑中国企业在缅甸“破坏环境、抢占资源”,渲染缅甸的反华情绪。美国著名杂志《外交政策》1月16日更是发表《中国已经失去缅甸了吗》一文,对中缅关系充满了悲观论调。继密松水电站(拟投资36亿美元)被缅方暂停建设后,去年底,缅甸部分示威者迫使中缅合资的莱比塘铜矿(拟投资10.65 亿美元)中止,项目何去何从,等待调查委员会结论。计划于今年5月底竣工的中缅油气管道也遭遇一些环保人士的抗议。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中缅关系的上空只是飘过几片乌云,两国友好大局不会因为遇到小挫折和杂音而改变。邻居是不能选择的,也是搬不走的,远亲不如近邻。中缅两个友邻,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要平心静气地处理既有问题,不仅不能使双边关系倒退,还要从更高的战略眼光出发,着眼两国民众的长远福祉,加强两国的互利互惠合作,建设平等互信、以诚相待、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中缅建设“命运共同体”,具备多个有利条件。一是两国边境山水相连、多个民族同宗,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双边关系基础牢固,友好交往曾创造几个第一:缅甸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中缅友好协会是中国创立的首个强化与外国交往的友好协会,中缅友谊是缅甸对外关系中唯一称为“胞波”(兄弟姐妹)情谊的双边关系,中缅是最早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周恩来总理9次访缅、奈温将军12次访华更是中缅关系史上的佳话。

二是当前尽管遭遇困难,中缅关系发展大局仍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互惠互利合作又创造了一个个第一。经济层面,中国是缅甸最大外资来源国和主要贸易伙伴国,中国对缅甸投资超过200多亿美元,占缅甸全部外资的一半左右,中国真心帮助缅甸的改革发展与民生改善。政治上,高层互动就像“走亲戚一样频繁”。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11年4月初访缅,是缅甸新民选政府成立之后首个到访的外国领导人。2011年5月底,缅甸总统吴登盛访华,中国是其担任国家元首后正式出国访问的首站,可见缅方对两国关系的重视。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吴登盛总统2012年9月亲自率团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2013年新年伊始,中缅高层互动再掀“小高潮”。1月19日,中国派特使、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戚建国访缅,受到缅甸总统吴登盛等高层的热情接见。戚建国副总长与缅甸国防军副总司令兼陆军司令梭温20日举行首次战略安全磋商,就地区安全形势、两国两军关系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商定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上述事件乃两国深化落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系列关键步骤。此外,中缅两国的智库、媒体等多层次的民间交流也日益拓展。

三是两个友好邻国都处在国运腾飞的关键阶段,加强合作、共同发展成为中缅两国共同的愿望。中国奉行“睦邻、富邻、安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阐述中国外交理念时,强调中国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意识。中国提出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国的快速发展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为周边国家和全世界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中国企业走出去将向他国提供更多资金。而缅甸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如火如荼,提出宏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计划在未来5个财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7.7%,并使缅甸到2030年成为一个现代化、发达和民主国家。缅甸呼吁国际社会支持其经济改革,希望获得更多的国际投资和援助。2012年5月23日,缅方专门来京举行投资说明会,欢迎中国企业增加投资。

“天时、地利、人和”,两国合作存在较强的对接性和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国正在支持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稳定和发展大西南,推进与周边国家的次区域合作,缅甸是中国的首要合作对象。同时,缅甸强调要解决国内发展失衡问题,解决广大农村的贫困问题。与云南接壤的缅甸东北部的掸邦和克钦邦面积超过缅国土的1/3,人口超过缅甸总人口的1/10,经济长期落后。当地民族众多且矛盾尖锐,存在多支强大的少数民族武装,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冲突不断。克钦邦和掸邦稳定与否对缅甸的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但军事手段不能彻底解决民族矛盾和冲突,只有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民族融合,实现持久和平。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滇缅边境多个少数民族同宗同源,跨境而居,语言相通,情感深厚,这是双方合作的又一大便利条件。

因此,中缅首先试点建设“陆上跨境合作命运共同体”,促进中缅边境地区共同繁荣发展,进而建设惠及两国乃至地区的更广泛的“命运共同体”是可行的。

首先,要在情感方面拉近两国民众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共同增进对“命运共同体”的认同(不是追求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统一),增进两国从精英阶层到基层民众的了解与互信,让中缅“胞波”情谊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两国民心。中缅各界有识之士要排除干扰双边关系发展的杂音,扩大官、商、产、学、媒、草根等各阶层的双向交流,相互学习,用沟通消除误解。请缅甸媒体多去中国企业考察,客观、积极地报道中企对缅甸发展做出的贡献,为推动中缅经贸合作发展创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其次,以建设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为试点,先行先试两国“陆上跨境合作命运共同体”,推而广之,建设中缅两国乃至区域范围内更广泛的“发展命运共同体”。处在滇缅合作前沿的云南瑞丽市与对面的缅甸国家级口岸城市木姐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中缅边境构建一个经济增长极,是两国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国共同的发展利益,有利于维护边境两侧的民族团结,实现两国边境地区和谐发展,解决边境地区长期存在的贫困、毒品、赌博、传染病等痼疾。建设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需要两国加强边境地区的互联互通,破除制约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加强商贸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中缅跨境工业园区和边境经济贸易中心建设,发展农林牧渔产品加工合作、矿产品加工合作、能源产业合作、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瑞丽江流域开发性保护合作、边境社会事务合作,兴边富民。进而以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为平台,拓展中缅两国更大范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本、人员、商品和技术等相互大流通。两国要引导中企投向缅甸的农矿产品加工业、纺织业、旅游业、制造业等能扩大当地就业、增加当地产品附加值和技术水平的领域,让更多缅甸产品出口到中国,让中国经济发展红利、中缅经贸合作收益惠及更多缅甸百姓,使中缅形成紧密的“发展命运共同体”,成为推动孟中印缅区域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两个核心驱动国家。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于4月举行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二中全会公报
全国政协委员抵京不再有鲜花地毯等欢迎仪式
北京市交管局:两会期间不会封路警车带道
官员称社保基金需扩至十万亿解决养老问题
湄公河惨案主犯糯康今日将被执行注射死刑
安倍发表施政演说称希望与中韩再交好
朝鲜说“坚定自卫” 美韩论“延伸威慑”
韩国外长提名人称外交优先顺序为美中日俄
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国家机构领导人建议名单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言和他的文学世界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养老金之困
外国人眼里的科学发展观
中德建交四十周年
中国与美欧日的稀土“博弈”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