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今后的改革发展,总的构想是:确定一个目标,从“六个方面”采取战略措施,推动特区实现“五大转型”,建设“五个功能区”和两大重要基地,把特区建设成为实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区。
特区未来改革发展的总设想、总目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
未来特区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是,深化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体制“四位一体”的联动式综合改革,建立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面向世界,实行全方位开放,实现国际化,深港、珠澳经济一体化;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创造科学发展模式;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把特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法制健全、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体制完善、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
深圳特区是关键、珠海特区是新亮点、汕头特区是难点,未来的战略定位各有侧重
在今后的发展中,三个特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主攻方向。
深圳特区依然是关键,又是亮点,要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发展的排头兵,以深港共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切入点,全面借鉴香港经济和社会管理模式,更多地承担综合改革试验的重任。全力提升与香港的合作,实现深港经济一体化,面向全球,巩固发展其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地位,建设成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丰富经验、树立榜样。
珠海特区是新亮点,要率先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桥建设机遇,把横琴岛作为珠澳一体化合作的切入点,在粤港澳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对接与深度合作中不断探索并形成特区发展的新模式、新领域,推动珠海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汕头特区是难点,要抓住作为对台首批海上直航港口的契机,把增进汕台人民往来、扩大汕台经贸合作,作为汕头新一轮扩大开放的突破口。在融入珠三角、参与海西区的同时,根据其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调整发展方向与战略定位,重建特区发展的内驱力与源动力,加快发展步伐。
从总体而言,经济特区应成为“五类功能区”和两个重要基地,即深化体制综合改革的先行区、实践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起步区、探索粤港澳台紧密合作的示范区、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未来特区通过改革发展实现“五大转型”
一是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从管制型全能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转型。二是进一步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发展从传统社会向民主法治、公民社会转型,实现公平公正。三是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高新技术、高端产业带动战略,实现产业发展从低端向高端转型,经济发展从粗放向质量效益转变。四是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由单一的GDP导向型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综合协调发展导向型转变;向节能、低碳、环保型经济转变。五是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使城市发展从单一化向城市群一体化、深港一体化、珠澳一体化、珠三角一体化,粤闽台全方位合作转型。
特区当前改革与发展的着力点
当前特区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着力弘扬特区人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艰苦奋斗的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开拓前进。二是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加大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改革力度,促进特区二次转型。三是着力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四是着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构筑特区人才发展战略,把特区建设成为聚集人才、成果转化基地。五是着力实施区域合作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六是着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民生为突破口,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特区建设者。 (作者系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体改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