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间,深圳迅速崛起了十余座大型购物中心。在深圳生活了20年的张女士感慨地表示,“以前,逛街就是逛逛百货、超市,买买衣服,可选择的余地不多。还要另外找地方吃饭和停车,非常麻烦。自从有了购物中心,她只要把车开进停车场,就可以在里面消磨上一整天,购物、吃饭、喝咖啡、看电影,特别方便、惬意。”
事实上,大型购物中心的带动效应已经得到体现。随着众多购物中心的相继开业,这些商业设施附近的地产、物业价格近期明显上扬,众多商家纷纷抢驻附近的店铺。现在,每逢周末,不仅有深圳市民一家几口到购物中心内逛街娱乐,周边城市包括惠州、东莞,甚至香港等地的居民,也慕名前来深圳消费,深圳商业辐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前仆后继,掀起扎堆上市浪潮
从2005年开始,包括新一佳、人人乐、茂业、海雅等众多本土企业纷纷走出深圳,在国内众多城市进行收购合并,甚至上市融资,这给国内的零售业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 借助资本平台,深圳零售业进入了新一轮大跨越发展。
2005年6月,深圳茂业集团收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成都人民商场74.25%的权益,成为第一家成功收购国内上市百货公司的外商投资企业。近年来更是以其成功的“地产+百货”商业模式,进珠海、入重庆、收购上市公司成都人民商场、打造无锡最大商业综合体,在中国百货业掀起滔天巨澜,令人瞩目。
2007 年11 月,海王星辰连锁药店有限公司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以每股16.20 美元的价格发行了20625000 股美国存托凭证,募集资金约3.34亿美元。
2010年,中国民营超市领军企业人人乐和广东地区销售额最高、商场数量最多的百货企业天虹商场登陆深交所中小板,成功上市。
“上市是零售业做大的一种需要,上市能给零售业做大提供有利的资本条件,企业可通过进入资本市场来融资。”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会长花涛分析说,零售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规模,深企要扩大规模优势,在短时间内打造国内零售舰队,惟有实施资本运作,跨地区兼并重组以及扩张,由原来的区域性公司转变为全国性公司。
同时,他乐观表示,今年深圳商家的开店数将创下新高:深圳市大型商业企业的新开门店数将达500多家,再加上各类专卖店,今年深圳市零售企业在全国新开门店数将超过2500家,数量为历年之最,并将抢占北京、上海、杭州等发达的一线城市。 深圳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深企的贴心“娘家”
1996年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深圳,深圳市场竞争程度大幅提高,此时,零售企业希望能有第三方力量,引导行业良性自由竞争。深圳市政府坚持不干预企业运行的思路,许多事情也需要通过一个中介组织来进行行业内协调。在此背景下,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于1997年7月30日正式成立。
作为联通政府和企业、行业间的桥梁,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一直及时、有效地向政府反映行业状况,配合政府制定鼓励行业发展政策,在业界,只要有关系到零售商利益的政策出台,都有协会的积极参与,同时协会也成为政府管理协调工作的好“抓手”。
在2004年那场激烈的“银商之争”中,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与深银联以及银行同业公会多次谈判,要求打破垄断,降低刷卡消费手续费率。2005年5月,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零售协会代表会员提出的诉求基本上获采纳,充分体现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行业协会的作用。
2006年9月,协会了解到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深圳市服务业十一五规划》,立即主动沟通,反映零售行业的情况,并提交《对深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送审稿)的建议》,该规划采纳了协会的部分意见。
2009年8月1日,由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起草、经商务部公告发布的《零售业基层岗位技能要求》系列行业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首次正式明确了了防损员、生鲜工、收货员等创新岗位,并对零售从业人员提出了技能考核要求,考试过关方能上岗服务。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作为这一系列标准的起草单位,再一次印证深圳零售业的服务标准在全国处于领先标准。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及提交意见的国家和地方政策达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