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利马大會期待破冰
• 2014-12-05 • 来源:人民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2014年全球氣候依舊不尋常,嚴寒、熱浪、干旱、洪水和霧霾頻繁出現,並有望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年份。今年的利馬氣候大會肩負著為明年巴黎大會鋪路的重要使命,被各方寄予厚望。面對國際氣候問題談判的舉步維艱,中國的積極行動為大會帶來了正能量。

利馬氣候大會中國代表團副團長、首席談判代表蘇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本次大會是關系到明年巴黎氣候大會能否取得重要成果的關鍵一站。巴黎大會將力爭達成新的全球氣候協議,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結束后確定各方如何分擔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

由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不同的根本利益訴求,歷屆氣候大會在提出一項創新成果的同時往往產生更多分歧與爭執。利馬大會能否引領國際氣候談判走出困局,面臨的首要難題就是,發達國家是否會盡快落實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根據之前的決議,發達國家應在2010年至2012年出資300億美元作為綠色氣候基金的快速啟動基金,並在2013年至2020年間每年出資1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然而直到現在,這一切還僅僅是紙上談兵。

各方希望發達國家能在利馬會議上為綠色氣候基金注資,以啟動基金實際運作。盡管啟動基金的籌資目標已縮水至100億美元,但目前僅僅籌得93億。

氣候大會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認為,資金問題是發展中國家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和前提,資金無法落實,多邊機制將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

與發達國家的不作為相反,中國身為發展中國家,盡管自身面臨多重挑戰,並且沒有義務向氣候基金注資,但還是積極向其他發展中國家伸出援助之手,開展“南南合作”。2011年以來,中國已累積安排27億元人民幣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培訓近2000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變化官員和技術人員。

此外,某些發達國家試圖曲解“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背離《京都議定書》,意圖在氣候變化新協議中將發展中國家也納入強制減排的國家,以逃避歷史責任,一些發達國家甚至縮減了自己的減排目標。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不僅於十八大就確立了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道路目標,還在2013年華沙氣候大會上正式對外發布中國第一部專門針對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戰略規劃《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中國氣候變化立法工作目前也已進入到法律條文的起草階段,用實際行動展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難題的雄心。

11月12日,中美兩國領導人正式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宣布了兩國各自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目標: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美國計劃於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至28%的全經濟范圍減排目標並將努力減排28%。同時,雙方還確定了在低碳、環保、清潔能源等領域開展一系列合作項目。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也是兩個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中美兩國能在利馬大會前夕宣布各自的行動目標,不僅表明兩國堅決支持利馬大會取得積極進展,其強調的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也向多邊進程發出非常明顯的信號,為全球氣候談判注入了正能量。

國際輿論認為,聯合聲明將使中美兩國實現雙贏,同時對推動氣候變化進程和各方行動具有重要意義,為利馬大會和巴黎大會謀求政治推動力,推動巴黎會議達成一項公平、平衡和有力度的新協議。

上圖 12月1日,在秘魯首都利馬,與會代表出席大會開幕式。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泰国议会批准中泰合建铁路项目谅解备忘录草案
李克强会见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双方委员
普京发表国情咨文 强势应对内外挑战
首批6家央企改革试点方案基本敲定
李克强:中方愿将南非作为海外投资优先目的地
周明伟:中日关系改善发展离不开民间各界努力
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遵守四项原则共识
李克强:望日方妥善处理影响两国关系的问题
全军装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讲话
习近平: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
微画册更多
APEC·北京
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周活动将于11月5日至11日在中国北京举行,议程包含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等系列会议。其中,领导人会议将于10日至11日在雁栖湖举行。
专题导航更多

习近平出席G20领导人第九次峰会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1月16日至23日对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斐济共和国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出席11月15日至16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多语种版的出版发行,对全面准确地阐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与非洲 旅游专题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和平警钟长鸣 日军罪证如山
李克强访问欧洲三国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