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末,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墨西哥坎昆落幕。又一次的曲终人散,又一次地把我们的希望和等待延长。
有人说,气候大会不应该在坎昆开,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舒适、风景太迷人,使会议缺少危机感和紧迫感。然而,坎昆入夜时,天水相接的沉沉暮色中,沁凉的海风、深邃的夜和璀璨无垠的星空,难道不会让人从无休无止的干戈纷扰中凛然清醒,有哪怕片刻的冷静,去思考我们为什么在这里?
犹豫的美国、退却的日本、不甚积极的欧盟、愤怒的小岛国家,以及基础四国的反复较量后,大会最终通过了 《公约》和 《议定书》两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会得以挽救,各方将继续在这个框架内讨价还价,更多的关键问题则被留到了2011年的南非德班气候大会。
坎昆气候大会上的 "中国面孔",有中国政府代表团,还有中国企业、NGO、青年代表和媒体,他们展现了更加积极而成熟的姿态,他们对气候大会以及环保问题的认识,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