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哥本哈根困局
• 2014-12-03 • 来源:人民画报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六页纸的失败与伟大

12月19日,这场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峰会终于迎来了一个备受争议的结局,大会以各方同意“注意到2009年12月18日产生的《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决议。

据联合国政策计划助理秘书长罗伯特解释,“注意到”在联合国的法律术语中,等同于接受(accept),即各方一致同意该文件成为联合国附录文件,但持有保留意见的国家和地区不必签署。

参会的记者拿到的协议案文只有短短的6页,由美国与“基础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4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可以组成单词BASIC,意为基础)达成一致后,再分别与欧盟和发展中国家讨论磋商后形成。协议不具法律效力。

文件重申了双轨制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同意将全球温度控制到较工业革命前不超过2℃的水平。这是190多个《公约》缔约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同意到2050年温度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的目标。

文件要求发达国家到2010年至2012年期间,总共提供300亿美元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在长期资金援助方面,到2020年前,发达国家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或最受影响的国家。这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发达国家首次给出明确的资金支持数额。

《哥本哈根协议》还对所谓“透明度”问题,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三可”问题做出了界定。协议规定,发展中国家只有得到国际支持,才须接受“三可”评审;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排行动,由其国内进行测量、报告和核查,其结果将通过国家通报的形式向国际社会报告,并在“确保国家主权受到尊重”的前提下,接受国际性的“磋商”和“分析”。

在会前最受关注的发达国家到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在协议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明确协议变为具有法律约束力文件的时间表。

贯穿大会的争执在评价这份协议时仍不能结束,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协议忽略了他们的利益,甚至言辞激烈地形容文件是“大屠杀”。一些重要的环保组织认为协议过于软弱,令人失望。但联合国与大国对协议纷纷给予正面评价。

美国总统奥巴马回国后强调:“有史以来,全球经济列强第一次一起为对抗气候变化的威胁承担责任……这项突破为往后的国际行动奠定了基础。”

中国外长杨洁篪发表声明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会议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并称“温(家宝)总理与会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本国和世界人民以及人类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12月19日凌晨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对协议没有就达成约束性的减排目标表示失望,协议的程度并非我们所期望的。”但有协议总比没有协议好。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承认,新协议无法取得全球共识,也令许多人失望,但能不至于胎死腹中,令他松了一口气。“许多人会说它缺乏志向。无论如何,大家已经颇有建树。”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苏伟:“压力之下才能出成果”
印度民众示威游行纪念毒气惨案30周年
法议会表决通过 承认巴勒斯坦国独立国家地位
鲁炜在中美互联网论坛发表演讲
南非总统祖马访华
卫计委回应社会抚养费去向:都应全额上缴国库
“八项规定”实施两周年 全国超8万人被处理
“占中三子”3日将向警方自首 或将被判入狱
李克强力主存款保险草案公开:寻找“公约数”
习近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三条底线
微画册更多
APEC·北京
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周活动将于11月5日至11日在中国北京举行,议程包含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等系列会议。其中,领导人会议将于10日至11日在雁栖湖举行。
专题导航更多

习近平出席G20领导人第九次峰会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1月16日至23日对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斐济共和国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出席11月15日至16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多语种版的出版发行,对全面准确地阐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与非洲 旅游专题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和平警钟长鸣 日军罪证如山
李克强访问欧洲三国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