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何对中国“印象恐惧”?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日本人为何对中国“印象恐惧”?
• 2012-07-05 •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据共同社报道,由日本非营利民间团体“言论NPO”和中国英文报纸《China Daily》共同实施的舆论调查结果6月20日在东京发布。84.3%的日本受访者回答对中国“印象不好”,比上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创下2005年调查开始以来的新高。

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第一》的作者美国哈佛大学格尔教授称道,日本是世界第一强国。从1960年代到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前,是日本的辉煌时期,直到本世纪初,日本都是响当当的经济强国。在过去的鲜花与掌声中,日本人形成了一种优越感。两年前,日本稳坐长达42年之久的世界经济第二强的地位,被中国取代。日本人的优越感逐渐被中国的日益崛起所消解,随之而来的是,对中国的羡慕、嫉妒和恨,及一种深远的忧虑和担忧,甚至恐惧,“中国威胁论”、“中国恐慌论”、“中国高压论”等等,在日本甚嚣尘上,颇有市场。

此种心态的变迁,固然有中日两国国力的此消彼长的因素。但在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对日本构不成实质的威胁。在军事上,日本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与美国紧密结盟,其实力并不低于中国;在经济上,日本虽然总量上被中国超越,可人均GDP差不多是中国的10倍;日本还拥有一批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发达,如此种种,都不是中国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

相反,日本处于遏制中国的最前沿,对中国采取的是一种战略主动。日本不时和美国搞军演,又积极介入南海,拉拢周边国家,且在钓鱼岛问题上动作频频。这样一个处处对中国采取主动制约态势的国家,说“被中国威胁了”,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日本人普遍对中国“印象不好”又是事实。这种事实的形成,与日本主流媒体、日本政客和舆论领袖对舆论的影响直接相关。可以说,绝大多数日本人,对中国的认知,源于日本的媒体和政客,甚至可以说是极右翼势力。

日本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报纸、广播、电视、出版等,都世界领先。世界发行量排名前几位的报纸、杂志被日本的媒体占去了半边天。日本的知名报纸,如《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垄断世界排名前两位,发行量动辄上千万。其他杂志、报纸、电视自不必说。

与此同时,日本又是一个信息高度垄断的国家,舆论被少数几家大型媒体集团控制。在此垄断局面下,政府、利益集团等对舆论的控制变得更容易。这亦使得日本的媒体更具有影响舆论、控制舆论的能力。

日本的权力集团、政客们深谙对媒体的运用。最典型的非石原慎太郎莫属,从他早年的《对美国说不》到现在发起的购买钓鱼岛行动,让他占足了媒体的版面。而日本的一些媒体集团亦出于对自身的利益考量,迎合日本右翼或其他极端势力,对中国大加渲染、歪曲报道,以此来,激发日本的民族主义,培养舆论的“厌中”情绪。

如此下去,势必形成传播学上的“沉默的螺旋”效应: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这是最终导致对华友好人士不敢说话的原因,对华友好的声音愈少,“厌中”情绪的扩散就会愈强,中国的形象就会愈差。日本人自然就对中国的印象不好了。(作者:日本新华侨总编辑蒋丰)(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中共党员总数达8260.2万
国务院:对腐败案件和犯罪线索要彻查到底
中国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
我国出台办法明确高温作业防暑降温措施
十多万名中国孤残儿童通过涉外收养回归家庭
意德总理承诺团结一致共克危机
瑞士政府决定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
联合国机构为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设定新标准
转型十年 中国理念
十六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专题导航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从未间断的五千年文明进程中,所创造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依托和文化基因,而且是全人类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