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华:15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取得巨大成功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专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彭清华:15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取得巨大成功
• 2012-06-27 • 来源:新华网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新华网香港6月20日电(记者林建杨 刘畅)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彭清华日前表示,回顾香港回归历程,这15年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的15年,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15年,是两地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两地同胞感情不断加深的15年,是创造崭新历史的15年。

在香港回归15周年前夕,彭清华在港接受中央及地方媒体集体采访。他说,“一国两制”在香港已深入人心,爱国爱港成为社会主流价值,香港同胞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日益增强,对国家和香港前景充满信心。

他表示,只要香港各界继续贯彻胡锦涛主席提出的“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的总要求,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抓住国家“十二五”机遇,开拓进取,香港就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新的贡献,创造新的辉煌。

 

抵御住两次金融危机和一场“非典”

彭清华说,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刊登题为《香港之死》的封面文章,预言回归后香港将日渐衰落;回归10年后,还是《财富》杂志,在2007年发表题为《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承当年的预言完全错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被国际投机势力列为狙击对象;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香港却成为相当一部分国际资金的避风港,美国《时代》杂志还创立了Nylonkong(“纽伦港”,即纽约、伦敦、香港三大国际金融中心)这个新名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经济连续五六年处于低迷状态;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香港经济不过1年多就走出低谷,实现强劲复苏,公共财政持续增长,失业率降至历史低点,应对经济风险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明显增强。

彭清华表示,这三个现象说明15年来,香港特区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以及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彭清华说,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所说,香港回归15年来的发展变化,证明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彭清华同时表示,当前香港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在经济、社会和民生领域存在不少深层次问题,但香港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特殊优势,背靠祖国,具备克服困难、化危为机的有利条件。他说,新一届特区政府提出了“稳中求变”的施政理念,受到香港社会和市民的认同,“我对香港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

 

“惠港”措施利港利国

彭清华说,香港能取得今天的经济成就,是香港同胞善于抓住机遇、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回归15年,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央大力度、高密度、宽范围地出台支持香港发展的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重视和对香港同胞的关怀。

有人把中央支持香港发展的措施形容为“送大礼”。彭清华说,这一说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香港同胞对中央政府“挺港”“惠港”措施的赞誉之情。但客观地讲,不能简单地看作单方面的“送礼”,这些政策措施既是香港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他说,1978年以来,香港在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和内地企业最大的境外融资中心。截至2011年底,港资企业在内地投资总额累计5267.1亿美元,占同期内地吸收境外投资的45%,港资企业在内地吸纳了数千万劳动力就业。

彭清华说,近年来内地与香港的合作呈现一些新特点,洽谈服务业合作的多了,考察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多了,开展人才引进与培训的多了,联合进行海外推介的多了,利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多了。这说明,在内地的发展中,香港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多了,扮演的角色更加丰富多彩了。

他表示,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既体现了中央坚决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决心和诚意,也是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需要,利国利港,互利共赢。

 

两地交流深化是大势所趋

彭清华在采访中回应了香港与内地往来中近来出现的个别摩擦现象。他说,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客观原因,不必大惊小怪。两地有着不同的历史境遇、文化氛围、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也有一定差距。本地人和外地人在某些问题上产生了一些矛盾,这是很多地方在不同时期都存在的现象。

去年,内地访港旅客已达2810万人次,相当于香港常住人口的4倍。彭清华说,如此大规模的人员往来,有一些摩擦在所难免。这些矛盾和摩擦,绝不是两地交往的主流。

彭清华表示,解决存在的问题,一是要正确看待和尊重彼此差异,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二是要理性做好疏导工作,对一些偶发事件要客观解读,积极疏导,而不要意气用事,无限放大,甚至因噎废食。三是要完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

彭清华说,两地深化交流合作是大势所趋。“记得回归前我曾到过香港,那时商场的营业员、出租车司机普遍不懂普通话,内地人到香港,外出观光、购物都很不方便。现在,不仅大多数营业员、出租车司机会讲普通话,内地也有不少年轻人会听或会讲广东话了。”

他表示,每当香港经济民生遇到严重困难的时候,中央政府和内地民众都及时出手相助;每当内地同胞遇到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香港市民无论男女老幼、富贵贫弱,都慷慨解囊,奉献爱心。这充分体现了两地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北京一卡通租自行车7月实名登记
蛟龙号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5次试验
发改委:户籍制度不能简单取消了之
上海今起10个发布点发布PM2.5数据
2012中国电影展在贝尔格莱德开幕
美国仍反对伊朗参加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
俄罗斯强调绝不允许外部干涉叙利亚
国际禁毒会议呼吁各国共担责均衡治理毒品问题
中国修订预算法拟不放开地方政府自行发债
中国拟将预决算公开规定写入法律以便社会监督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专题导航更多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