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的枸杞挂满枝头,采摘的农民站满了栽植枸杞的田间地头——这是9月13日宁夏自治区中宁县红梧山现代枸杞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区呈现的一幕收获场景。
“枸杞种植是宁夏的传统产业,但传统产业离开科技就难有大作为!”这是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人员和“枸杞之乡”中宁县茨农(种植枸杞的农民)的一致看法。
宁夏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枸杞新品种“宁杞5号”、“宁杞7号”的第1选育人秦垦正在宁夏枸杞的原产地中宁县舟塔乡指导茨农进行嫩枝扦插育苗。现主要从事枸杞新品种选育与生殖生物学研究的秦垦对记者说,枸杞新品种的培育、引进,枸杞的耕作、管理和栽培模式的创新,少不了科技的参与,需要大力增加科技含量。
据秦垦透露,中宁县有他们的科研课题、开发项目和示范点,仅宁夏农林科学院就有5个研究所的15名科技人员常年驻守在中宁。此外,还有60多位“科技特派员”将科技服务覆盖到每个片区、每一株枸杞。
枸杞要提质增效需要科技人员的巨大付出。舟塔乡党委书记马建辉告诉记者,原来栽植的宁杞一号已经老化,亩产也较低,现在,他们引进了宁杞五号、宁杞七号,平均亩产枸杞干果达到了300公斤,最高的甚至达到400公斤,这在其他地区是不多见的。目前,颗粒大、糖分高、产量高的宁杞七号在中宁县已经推广到了1万亩,在全自治区则推广到了7万亩。
舟塔乡人大常委会主席刘建民告诉记者:“现在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8300元,其中的60%来源于枸杞。”因为看到了新品种的优势,当地农民计划在5年内将全乡的枸杞品种全部进行更新。
秦垦等枸杞专家并不满足于已有的高产品种。目前,他们正在选育新的枸杞品系且已取得一定进展,宁杞八号、宁杞九号或以其他名字命名的枸杞新品种都有望问世。
据中宁县农业科技办公室主任宋慧杰透露,宁夏农林科学院的专家在2012年就开始对野生的黑枸杞进行人工培植。目前,中宁县栽植的800亩、吴忠市栽植的300亩黑枸杞均长势良好,预计今年内黑枸杞种植面积在宁夏总共可以扩展到3000亩,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除了传统的枸杞种植业利用科技提高效益,宁夏本地的肉牛养殖也开始走起了“高端路线”。据宁夏自治区泾源县农牧局局长马津垠介绍,泾源县一次性从澳大利亚引进了2500头纯种安格斯基础母牛,创全区从国外引进高档肉牛规模之最。“泾源县目前已经成为西部最大的纯种安格斯母牛养殖基地县。” 马津垠说。
泾源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的“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县”,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是县域经济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三分之一来自畜牧业。但是,由于有限的土地面积制约着饲草总量,加之群众多以散养为主,24万头的饲养量成为当地难以逾越的“门槛”。
为了进一步优化升级主导产业,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泾源县确立了打造“中国最大的高档安格斯基础母牛繁育基地”和“宁夏安格斯肉牛供应基地”目标,走有特色、高品质、高效益、高端市场的路子,着力开发能够生产雪花牛肉的高档安格斯肉牛品种,从而走在了全区发展高端肉牛产业的前列。
“在相同成本情况下,普通肉牛经6-8个月的育肥期,每头只能卖到七八千元,而安格斯高档肉牛可卖到1.4万元左右,每公斤牛肉售价是普通牛肉的10倍左右。” 马津垠对记者说。
目前,引进的洋牛已投放到全县9家规模化养殖场和3家养殖合作社,这些纯种安格斯基础母牛将作为母本,采用购置纯种冻精的办法繁育,保证品系优良特性。马津垠说,泾源县将利用3至5年时间繁育高档安格斯肉牛1万头以上,可为全县畜牧业创造增加值7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