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这场以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 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的战争,是一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清政府战败而告终。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加速了中国社会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时至今日,依然是中国人心中的痛。
在甲午战争前54年,也就是 1840年,中英两国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结束了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对外开放通商口岸,这之后中国人看到了自己的落后,于是发愤图强,开始了工业化的道路。
但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图强的道路如履荆棘,《马关条约》这一不平等的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让西方列强进一步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随后的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使得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史上,甲午战争是中国走向衰落的一个标志性节点。
甲午战争也是日本走上侵略道路的开端,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日本先后侵略了亚洲及北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120年后的今天,我们无意再去探究这场战争的细节,但我们必须记住这场战争,记住它带给中国的沉痛灾难,并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中日都在纪念和反思这场战争,日本右翼分子采取的纪念方式是纷纷踏入靖国神社“拜鬼”,陶醉在当年侵略胜利的“荣光”中。但对我们来说,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什么样的教训?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的发生?这些才是我们所应该反思的。
当前国际上少数西方国家不愿看到中国的和平崛起,不断在东海和南海给中国制造压力,尤其是在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伤害的日本,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修改和平宪法,在历史观、钓鱼岛等问题上执意坚持错误立场,并且企图利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围堵和遏制中国。在这种形势下,回望甲午战争的历史,可以给中国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敲响警钟,那就是:中国要居安思危,牢记甲午惨败教训,富国强军,使自己有足够的力量维护和平,不再遭受他国侵略之痛。
当前日本右翼政府在复辟军国主义的道路上掀起的中日关于领土、领海争端日趋激烈。虽然 2014不是1894,但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对破坏和平的日本右翼势力行为的警惕,
我们反思甲午战争并不是为了“复仇”,是为了阻止当前日本右翼推动的军国主义的复活。我们的目的是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