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确认东线管道每年对华供气380亿立方米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今日要闻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俄确认东线管道每年对华供气380亿立方米
• 2013-02-27 • 来源:外交部网站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2013年2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问:近日,日方称中方在钓鱼岛海域设置浮标,意在搜集日方情报。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据我了解,中方有关部门在中国管辖海域设置浮标,目的是进行海上气象观测活动,无可非议。

问: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新一轮对话今天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中方对伊核问题持何立场,对此次对话会有何期待,对哈萨克斯坦为此发挥的作用有何评价?

答:今天,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马朝旭率团出席在阿拉木图举行的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新一轮对话。中方始终认为,对话谈判是妥善解决伊核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伊核问题复杂敏感,既要坚定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的信心,也要采取客观务实的态度。希望各方抓住新一轮对话机遇,在去年对话的基础上,加大外交努力,进一步显示灵活和诚意,求同化异,推动谈判进程取得进展。为推动伊核问题保持在对话轨道并取得进展,中方做出了巨大努力,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中方愿继续与各方,包括哈萨克斯坦一道,为推动伊核问题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作出不懈努力。

问:上周五,中日官员会晤讨论了空气污染问题,中国的空气污染是否影响了邻国,中方将为此采取哪些措施?

答: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将继续积极推进环保事业建设,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治理污染和减少排放,我们也愿意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问:据报道,有中国企业拟在马德里附近建设大型金融商厦,请证实并介绍有关情况。

答:近年来,中国同西班牙各领域交流合作发展良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和深化。你提到的具体项目我不了解,建议向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询问。

问:伦敦某环保机构的报告称,在中国存在大量老虎产品交易的现象,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对包括野生老虎在内的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公安、海关、工商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并积极参与了国际执法合作。中国对野生动物入药使用等问题可能导致濒危动物灭绝的情况也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监管措施。

问:据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5日在俄外交学院发表演讲表示,安理会讨论对朝鲜核试决议时,需认识到六方会谈是解决朝核问题的唯一出路。不能对朝核试坐视不管,但也不能以此为由扩大半岛军备。有关决议焦点应放在中断朝核、导开发上,不能超出该范围。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已多次就朝核试问题阐明立场,表明反对朝核试的态度。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继续推进半岛无核化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也是有关各方共同责任。中方认为,安理会有关反应应有助于实现半岛无核化、防止核扩散和维护半岛及东北亚和平稳定的总体目标。朝核问题由来已久,错综复杂。要从根本上解决朝核问题,应坚持对话协商,平衡解决各方关切,坚持在六方会谈框架下解决有关问题。

问:有报道称近日中俄双方在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上达成了多项共识,请介绍详细信息。

答:2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王岐山在北京与俄罗斯副总理、俄方主席德沃尔科维奇举行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主席会晤,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双方达成了扩大原油贸易的重要共识,中俄能源合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两国政府支持企业进行东部管道供气谈判,双方确认将通过东线管道每年对华供气380亿立方米,并就东线液化天然气项目和西线供气合作继续研究论证。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中俄确认东线管道每年对华供气380亿立方米
奥巴马敦促埃及总统建立政治共识
缅甸总统出访欧洲多国抵达首站挪威
金正恩密集视察部队 朝媒点名批评李明博
习近平:兄弟齐心望两岸共同圆中国梦
消息称铁道部被撤并到交通部已基本敲定
我国首艘056型护卫舰服役 提升防御力量
王岐山:加强监督配偶子女移居国外官员
《法治蓝皮书》发布 八成政府采购高于市场价
奥巴马敦促两党合作应对政府开支削减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言和他的文学世界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养老金之困
外国人眼里的科学发展观
中德建交四十周年
中国与美欧日的稀土“博弈”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