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穿越改革深水区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今日要闻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人民日报: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穿越改革深水区
• 2012-07-10 • 来源:人民日报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大贡献。

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装点了无数社会主义信仰者的梦乡。1848年,《共产党宣言》吹响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角。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一代代人孜孜以求,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认识千差万别。

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挫;苏联解体,发展中国家普遍陷入反思。西方不少学者认为社会主义走到了尽头。然而,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理想并未泯灭,社会主义实践也不曾停止。

被外电评为“新版中华体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社会主义的传统经济模式,进行经济体制革新,社会主义立足坚实的大地,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让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再次得以体现。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下,西方世界开始了“为资本主义会诊”的反思,“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的声音再次响起,“北京共识”重新激活了人们对于不同发展模式、不同社会制度的想象。全球1/5人口正在履践的这场变革,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社会主义有了全新的视野。

这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抒写的重要启示:任何制度都应在不同社会土壤、不同历史条件下经受实践检验。勇于将世界文明潮流与自身发展进步结合起来,善于将现代化规律与本国国情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完全可以焕发蓬勃生机。

向市场经济要效益,向社会主义要公平。不断完善的这一新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高点,展现了人类社会又一道壮丽景观。

(八)“中国20年来所发生的一切,是任何计划都计划不出来的。”有人用这样的修辞,来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大地上创造的奇迹。

这些“计划不出来的”的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绝非“市场经济一搞就灵”的简单逻辑所能解释。在它们的背后,凝聚着立足国情、兼容并蓄的改革发展理念,蕴藏着诸多已经总结和需要进一步总结的深层次规律和经验——

理解两个“不等式”。中国人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论断中收获的,是思想探索的无尽勇气。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成为20年来人们不断克服思想障碍的动力源泉。

把握两个“着眼点”。着眼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三个有利于”检验改革成效,是中国20年市场经济改革最重要的立足点。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力,释放出市场主体的无穷能量。

坚持“两手抓”。用好市场配置资源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显示出相对于自由市场经济的巨大优越性。

发挥两个积极性。以财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为重点,调整中央地方关系,不断提高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地方发展的积极性。

用好“两个市场”。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孕育在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统筹之中。

构筑两个保障体系。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法律体系,构筑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络,提升国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

防止两种倾向。坚决排除“左”和右的干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弦易帜的邪路。

20年来,正是在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不断处理好这些两两相对的复杂关系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20年探索孕育的独特经验和驾驭能力,让我们在面对世所罕见的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问题、面对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时,有了前所未有的从容和底气。

(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时代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20年市场经济改革,把中国经济送上了持续增长的快车道,把在现代化道路上艰苦跋涉的中国人推上了一个高峰。然而,居安思危,我们一刻都不曾忘记发展中那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隐患;喜中有忧,“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经济总量上去了,发展的质量却亟待提高,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弊端必须加快清除;非公经济蓬勃发展,但制约其发展壮大的制度性障碍并未完全克服,打破行政垄断、促进公平竞争的呼声日益高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经济调节越位、市场监管缺位、社会管理错位、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政府部门亟须加快自身改革;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催生社会焦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成为社会隐患,分配关系的调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要素市场发育不足,价格信号扭曲,阻碍了资源配置的优化,要素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

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越往前走,触及的矛盾越深,涉及的利益越复杂,遇到的难题也越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清晰宣示了我们党对于解决这些难题的战略抉择。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深化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主线的行政体制改革,离“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只剩下8年时间,只有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改革,才能妥善化解“成长的烦恼”,穿越改革深水区的暗礁和巨浪。

(十)1992—2012,市场经济的种子撒进社会主义的土壤,其成长之茁壮、活力之旺盛、成果之丰硕,超过了所有人们当初的想象。而它在未来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和风险,同样非20年前所能具体预见。

20年“摸着石头”一路走来,如果说改革之初,我们面对的是九曲回环的“河”,未来我们要跨越的将是波澜壮阔的“海”。让我们牢记历史的殷殷嘱托:“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任仲平

 

   上一页   1   2   3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人民日报: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穿越改革深水区
油价明日下调 汽油每升下降约0.26元
我国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胡锦涛致信祝贺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
第九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内蒙古举行
第二届中非民间论坛今在苏州举行
德拉吉呼吁推进结构性改革与欧洲一体化
“海上微风”多国联合军演在乌克兰举行
奥巴马呼吁国会将中产阶级减税政策延期一年
15省市平均工资涨幅现回落 广西降幅最大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专题导航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从未间断的五千年文明进程中,所创造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依托和文化基因,而且是全人类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