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城为喻:任何城墙“都不能隔开世界上的人们”
在尼克松访华的行程中,中美两国相互尊重的友好事例比比皆是。
1972年2月25日《纽约时报》的报道标题为 “尼克松访华之行保持好心情”,文中指出:“尼克松对此行不吝赞美,赞美中国的芭蕾表演,赞美食物,赞美文明,赞美其发展潜力。”
2月24日,尼克松在游览长城时,对美国随行记者说:“不管是实体的城墙,或是意识形态上的城墙,都不能隔开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当我们看长城这座城墙时,最重要地是要明白,我们有一个开放的世界。”
在25日晚尼克松的告别答谢宴会上,他再次以长城为喻:“长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隔开的城墙……你们深信你们的制度,我们同样深信我们的制度。我们在这里聚会,并不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
拆除“城墙”的过程已经开始,但仍有诸多不确定性。
24日的《纽约时报》刊登了麦克斯的记者手记《崎岖之路》,列举了语言障碍、文化障碍以及意识形态的障碍等等。
两国在讨论公报时几乎字斟句酌。据27日《纽约时报》发自上海的报道:直到26日凌晨5点,尼克松与周恩来还在会谈,而4小时之后,两人又碰面,一同飞往杭州。尼克松在杭州与美国记者拍照时透露,商定联合公报非常难,“改了又改”。
最后诞生的版本是:中方阐述自己的观点,美方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阐述双方共同利益。
上海上海:“破冰之旅”从上海告别中国
1972年2月27日下午,《上海公报》在上海的锦江小礼堂预发布。中美关系史上新的一页,由此郑重揭开。当天晚宴上,尼克松发表即席演讲说:“公报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要做的更重要的事情,是建立一座跨越16000英里大洋和22年敌对情绪的桥梁。”
次日,《华盛顿邮报》与《纽约时报》全文刊登了正式发表的公报。同一天,《洛杉矶时报》强调“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不约而同,《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也强调了这一点。
28日上午,周恩来将尼克松一行送到上海虹桥机场。美国记者们几乎都报道了“尼克松在机场的心情显然很好,很满意”。
为期7天的“破冰之旅”终告结束。尼克松一行抵达的首个中国城市是上海,最后又从上海告别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27日《纽约时报》专门有一篇介绍上海的文章,标题为“中国能量中心”。
“这是中国最大城市,也是尼克松访华的最后一站。”这篇文章介绍上海从小渔村发展成中国最大港口城市的过程,并记下了上海“宽阔的街道、高耸的建筑、西式的两层洋房”,以及“大量自行车,只有少数空间留给卡车、公交车和偶尔可见的汽车”。
28日《华盛顿邮报》也详细描绘了上海:“外滩很美”,“女性的穿着相对多样化”,“孩童看到外国人也不会闪避”。这篇报道还提及:“这个曾经有着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子”的城市,海关大楼的钟声是《东方红》的旋律。”
美国欢迎仪式热烈:尼克松强调“没有任何秘密交易”
美国当地时间1972年2月28晚9点15分,尼克松一行抵达美国马里兰机场。据29日《纽约时报》报道,包括尼克松女儿在内的5000多人在机场迎接。
尼克松在机场发表了演讲,强调中国之行“没有任何秘密交易”。
“公报指出了两国之间的差异和分歧,而不是掩盖彼此差异和分歧。”他说,“我们显示了不同的国家之间是可以平静、理性地探讨分歧的。此行的最基本目标,是重新建立两国之间的沟通。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
在演讲中,尼克松以他“赠送中国杭州的美国树苗”来打比方:“正如我们希望树苗长成森林,我们也希望这趟和平之旅的成果能发展壮大。尽管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破冰始末
1970年
尼克松通过巴基斯坦向中国传递口信:准备开辟一条白宫通向北京的直接渠道。
1970年12月18日
毛泽东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2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斯诺合影的照片。中国以这种方式向美国发出赞成中美实现高层对话的信息。
1971年3月27日
中国乒乓球队赴日本参加第31届世乒赛。参赛期间,中美双方的运动员进行了友好接触,美国队向中方提出了访华的请求。
1971年4月7日,毛泽东作出邀请美国队访华的决定。一星期后,周恩来在北京会见了来到中国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成员。“乒乓外交”,加快了中美高级接触的进程。
1971年7月9日
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抵京访问。周恩来与基辛格就尼克松的访华时间进行了磋商。
1971年11月30日,新华社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2月21日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
1972年2月21日
尼克松的专机到达北京。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前往机场欢迎。尼克松走下舷梯,主动与周恩来热烈握手。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972年2月21日
毛泽东在自己的书房会见了尼克松。当天晚上,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为尼克松和夫人举行欢迎宴会。在京期间,尼克松夫妇游览了长城、故宫等景点。2月26日,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夫妇访问杭州。在杭州期间,应美方要求,双方对《联合公报》草案再进行了协商。
1972年2月28日
中美双方在上海共同发表了《联合公报》。(来源:法制晚报 记者 孔令君 林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