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重新组阁以后的安倍并没有能够挽回内阁支持率下降的风险,在经济重新陷入衰退,内阁丑闻不断的情况下,要想长期保住执政地位极其困难,面临2016年的众议院大选,安倍及其自民党败北的可能性极大。如果现在提前举行大选,那么,就有可能避免2016年正常众议院选举败北的可能性,从而将执政地位保持到2018年。
一、解散众院的背景
众所周知,自从2014年4月日本提升消费税至8%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陷入到前所未有的衰退当中,其中,第二季度GDP的增长率是-7.1%,第三季度GDP的增长率为-1.6%。按照西方现代经济学的说法,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就说明一个国家已经陷入了经济衰退。可以说,尽管安倍已经执政两年,安倍经济学也很能够蛊惑人心,并为世人周知。但日本的实际经济状况并不像安倍所设计的那样令人乐观。反而是在没有大的起色的情况下,由于大幅度提升了消费税,而导致经济的衰退。这种情况一是安倍政府自身食言,安倍给,曾经宣称,将在2014年夏季使经济重获起色。但是,诸多的新经济数据表明,安倍政府已经无法实现预定的经济增长,安倍经济学陷入困境。
日本央行对经济前景的增长预期从1%下调至0.5%。日本多数国民对"安倍经济学"失去了信心。《朝日新闻》的民调显示,有45%的受访者表示不期待"安倍经济学"带来经济增长。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安倍经济学"没有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好处。野村证券将日本2015年实际GDP增长预测从1.7%降至0.8%。从这些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两年,日本经济并不看好,由此,安倍首相及安倍内阁自身对自己的执政前景也充满了忧虑,他们不认为能够在未来的两年当中提振日本经济,使自身的支持率得以继续提升。相反,安倍首相及其内阁的支持率,将随着安倍的执政,以及经济的下滑,按照一般内阁的惯性,高开低走,持续的走低。日本众议院议员每届任期4年,本届众议员的任期从2012年12月到2016年12月。如果按照众议院选举的正常规律,拖延到2016年12月举行大选,那个时候,不仅安倍执政的各种弊端将暴露无遗,"安倍经济学"恐怕也彻底破产,日本民众也不太可能再继续支持安倍政府。所以,拖延到那个时候举行大选,很有可能将是安倍内阁的终结,甚至有可能演化成为自民党执政的终结。因此,按照宪法赋予首相可以解散众院的大权,提前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对安倍及其自民党长期执政十分有利。
二、解散众院的理由
安倍解散众院的理由是,将"安倍经济学"和做出推迟将消费税上调至10%的这个"重大决断"问政于民。其实,这仅仅是政客掩盖自身的真实目的的一个说辞,一个欺骗民众的借口而已,这样的理由对日本选民是说不清楚的,根本构不成解散众院的理由。因为无论安倍是否将继续推进"安倍经济学",或者是将10%的消费税延迟到2017年10月起征,有没有必要采取解散众院,问政于民的形式。因为现在的众议院已完全给自民党所掌控,在2012年12月的大选中,安倍率领的自民党取得大胜,在全部480个议席中占有294席,单独过半数。安倍的任何政策,在众议院当中都可以获得通过,解散众院就成了多余之举,因此,遭到党内外众多的质疑。被认为是没有必要,随意浪费纳税人的钱财,影响经济复苏计划的执行等等。连自民党内的大佬、安倍首相职位有力的竞争者、"地方创生相"位置上的石破茂也公开质疑,解散众院究竟要问政于民什么,必须明确。安倍只能够用上诉的理由,加以搪塞,而不敢真正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果将内心真实想法和盘托出的话,安倍在日本公众当中的形象将大打折扣,日本民众将再次重新判定安倍是一个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的政客。在2007年安倍辞职的时候,日本民众曾经有过一次对他重大的失望,因此,安倍一定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深深地掩盖起来。而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搪塞日本选民。只要能够获胜,最后,谁也不会深究理由的问题。
三、解散众院的目标
从众议院任期上来看,安倍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大选,在时间的安排上十分精巧。这次众议院的任期是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提前举行众议院选举,在安倍及其自民党获胜的情况下,自民党在众议院当中仍然能维持多数地位将延续到2018年12月。如果中间不出意外的话,那么,安倍及自民党的统治格局将自然延续到2018年12月。这等于,将2016年12月正常众议院选举中,安倍及其自民党可能遭遇到的失败,甚至就此下台的格局有所改变,而将其执政的时间又后延了两年,这是安倍及其自民党,运用选举政治,为本人、为本党,谋一己私利,老谋深算之所在。
1.安倍政权当前仍能维持40%-50%的支持率,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其他政党既没有做好选举的准备,也没有可以同安倍竞争的人选,安倍和自民党胜算的,可能性非常大。即自民党一党独大、在野党一盘散沙的"一强多弱"政治格局得以持续保持。提前举行大选,尽管自民党可能遭受到议席上的一些损失,但是基本上仍然能够维持众议院中的多数议席,这样就是安倍的胜利,就保证了安倍的长期执政。因为日本的反对党群龙无首,民主党等在野反对党,在日本民众当中缺乏威信。同时,在自民党以外的在野党当中,也没有能够立得起来的政治家获得民众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安倍首相一人独大,自民党一党独大的格局将得到维持,在野党仍将成为议会政治当中的集体少数。
2.安倍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目的是要清除内阁和自民党民众留下的腐败"印痕",重新树立自身与内阁的形象。2014年9月,安倍进行了内阁改组,然而,新内阁组建不久,就出现了内阁阁员丑闻不断的情况。首先爆出经济产业大臣小渊优子、法务大臣松岛绿等阁员的经济丑闻。虽然这些问题阁员最终以辞职的方式避免继续拖累内阁的支持率,但新任经济产业相宫泽洋一刚上任就曝出资金管理团体不当使用政治活动费的问题。宫泽被曝在性虐(SM)酒吧支出政治活动费后,急忙向官房长官菅义伟打电话解释称:"给你添麻烦了。我绝对没去。"按照日本政治的习惯,一个内阁一旦被曝出丑闻,媒体和社会对这个内阁阁员的丑闻将连续不断地追踪下去,甚至可能会牵扯出更大的、对于内阁执政不利的丑闻。这些无疑还是给安倍内阁信誉造成损害,也给民众支持率的持续下跌埋下了隐患。安倍想通过重新举行众院选举,将丑闻"清零", 延长自身的政治生命。同时,也想通过重新选举,培植并拉拢年轻议员,压制并边缘化自民党党内反对自己的政治势力。
安倍执政和小泉执政,有相同的剧场效果,即都是通过运动式、口号式的办法吸引和感召民众。以搞噱头,制造剧场效果吸引民众的眼球,让日本民众在诸多的创新当中眼花缭乱。一旦日本民众疲倦于这些政治家的花招,注意力无法集中,或者被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所纷扰,或者对政治家蛊惑的口号失去信心的时候,政治家就会重新摇动花楞棒,像家长们引逗一两岁的小孩子一样,搞出一个什么新噱头,以便吸引人们的眼球。提前解散国会,重新进行大选洗牌,就是要重新聚拢已经开始散乱的日本国民人心,更主要的目标在于谋求和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这样的政府存在似乎也有一个规律,既当能够不断翻新花样,玩儿出名堂的时候,政府就大有人气和支持率;否则,一旦玩不出什么新的花样,归于沉寂,支持率也将大跌,政府就将面临死路一条的下台选择。(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