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动中心地带经济发展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本刊特稿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国推动中心地带经济发展
本刊记者 兰辛珍 • 2012-12-12 • 来源:《北京周报》2012年第51期 12月21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在中国东西南北各方位都出台了经济区域规划之后,中央政府开始对国土中心地带的中原地区进行规划发展了。12月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国务院批准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该区域包括了河南省全境,以及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山东省部分地区在内的5个省份的区域,面积达28.9万平方公里,超过了英国的陆地面积,占到中国陆地面积的3%。2011年末,这一区域总人口1.79亿,占全国的13.3%,地区生产总值4.2万亿元,占全国的9%。

“中原经济区是国内地域面积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经济区,在经济总量上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说。

更重要的是,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的传统农业区,每年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8%左右,其中小麦产量接近全国的50%,因此这一区域也被称为“中国重要的粮仓”。“我们吃的面条,四分之一来自这里。民以食为天,如果没有中原地区的粮食保障,国家的安定就有问题。”陈栋生说,这一区域如何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对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探索作用。

战略定位

根据《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中央政府对中原经济区的未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同时还要建设成全国“三化”(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探索建立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联动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提供示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说,中原地区传统上一直是农业区,特别是河南省,它是中国农业人口最多的省,工业化、城镇化都滞后于全国水平,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以此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提供产业支撑。

从全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来看,一些区域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耕地减少、粮食减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任务,需要选择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区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正是担负了这一重要使命。”陈耀说。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表示,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中部的城镇化水平较低,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要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当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重要抓手,最终形成一个大中原城市群。

当今世界,城市群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体形态,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集,而且通过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

肖金成认为,在实现城市群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工业化,只有实现了新型工业化,才能促进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在目前基础上减少了,才能发展农业的集约化生产。

在建设城市群方面,中原经济区有着十分重要的交通区位优势,连接中国东西南北的铁路和公路主要交通枢纽都在中原经济区交汇。2011年末,区内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6965公里、8323公里,占全国的7%和9.8%,区内航空运输也很发达,有7个运营中的民用机场。根据《规划》,未来几年,中原经济区内还要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交通构架,并以此形成四条经济带。

更重要的优势是,中原经济区人口总量大,是中国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每年仅河南省输出的劳动力就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中原经济区发展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有着足够的人力资源保障。

“《规划》提出的中原经济区内城镇化率在2020年要达到56%,实现城镇人口大于农村人口,这一目标应该不难实现。”肖金成说。

合作尤为重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员马庆斌认为,作为一个打破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体,中原经济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各省市之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各个地方经济主体之间能否合作,是未来中原经济区能不能真正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高地的重要条件。”马庆斌说。

马庆斌表示,如果以传统的区域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规划涉及的河南省以外的几个省的市县都是经济区位上的边缘地带,长期以来都是资源、资金和劳动力的流出地。随着中原经济区规划颁布以后,这些传统上的边缘区位会变成新的区域中心的地位。从边缘到中心,这些区域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合作不仅仅要盯在产业的合作上,还要有一个更大的合作,就是市场合作。

马庆斌说,实现区域间经济主体的合作有两个问题比较重要,一个是要做好物质基础设施的对接,在公路建设,跨界的水源管理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等经济发展各个基础设施方面要做好规划和对接。另外一个就是合作的制度建设方面要做好,比如跨省、市、县的联席会议,跨区域的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以及跨区域的产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

这种合作会涉及到未来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问题,马庆斌说,如果每个城市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还是各自为政,人口、资金、技术不能实现自由流动的话,整个的中原经济区也会流于概念。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说,《规划》也提出要“完善中原经济区联动发展机制,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繁荣”,这对于调动五省各方的积极性,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广大范围优化配置,推进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

陈耀说,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紧密联合体,他最担心的是,行政区划与经济区的不一致使得经济联系一定程度上受阻,人为抑制了要素合理流动。

陈耀认为,加强区域合作就是要各地深化对外开放,首先要做好省际合作,特别是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示范区,如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等;其次要切实建立和完善中原经济区内部的区域合作机制,比如设立五省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并将之作为最高层次的协调组织,这样才能有效地协调区域合作中的各种问题和难题。

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表示,河南省已经着手从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入手,提出先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协同建设跨省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落实《规划》提出的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交通构架;同时,建立中原经济区五省政府高层协调机制和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区域发展重大问题,并在区域专项规划编制、区域政策协调、要素资源流动等领域探索建立合作新机制。河南省支持河北省在邯郸、邢台建立冀南区域合作示范区,并加快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等。

“这对加快建立跨省域合作发展机制,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开展区域协调发展试验,提升整体竞争优势等都有重要意义。”郑泰森说。

郑泰森认为,特别是“米字型”交通构架并以此形成的经济带,对于中原经济区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不仅使郑州市的核心地位得到巩固提升,也把河南省周边大部分地级市纳入其中,对提升中原经济区内各城市经济的融合度、促进地区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附:                     中原经济区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提出,中原经济区要在提升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主要经济增长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要从2011年的26317元增加到2020年的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从9%上升到10.5%。与此同时,现有耕地保有量1423万公顷到2020年必须保持不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从2011年的9326万吨增加到1.08亿吨,森林覆盖率要从22%上升到2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30%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要从145吨下降到110吨。同时,服务业增加值显著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中央经济会议要求明确改革路线图时间表
我国破解“低风速大风电”技术难题
警方提醒:散布“末日”谣言将被依法处理
刘延东出席第七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
朝鲜举行中央追悼大会纪念金正日逝世一周年
中日韩对东海大陆架划分或成东北亚新矛盾
日本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
日本自民党干事长表示将与中国构筑信赖关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 部署明年经济六大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改革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专题导航更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莫言和他的文学世界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点,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养老金之困
外国人眼里的科学发展观
中德建交四十周年
中国与美欧日的稀土“博弈”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