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美丽的滨海城市烟台的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海水养殖、冷藏加工、科研推广及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2006年上市,产品主要外销欧美国家,是一家典型的外向型企业。
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大幅变动及人工费用剧烈上涨等不确定因素,公司灵活应对,及时调整战略布局,企业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和旺盛的发展态势。他们是如何做到企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近日,记者专程走访了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存明先生。
积极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李总告诉记者,2008年前,公司生产的海洋食用产品主要出口欧洲国家,英国及北欧的挪威、丹麦、瑞典、芬兰等国对他们的海带、海参等产品非常欢迎,定单充分、供不应求,年出口创汇达1亿美元。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市场发生剧烈变动,一些国家的需求下降,再加上欧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变动,人工上涨,使企业出口的毛利率大幅降低。
面对市场变化,公司领导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转型,将原来单纯侧重于国际市场调整为积极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对高档海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市场潜力不可限量;其他国家也有食用海产品的需求。在此主导思想下,他们一方面调整国际市场布局,加大对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出口力度;同时推出三文鱼、海参和胶原蛋白三种主要产品,着力开发国内市场。
三文鱼是一种口感好且营养丰富的深海鱼,以挪威等北欧国家所产三文鱼最为著名。目前,国际上的三文鱼市场50%被挪威占有,其余50%也被美国、日本等国瓜分,中国的市场份额几近于零。东方海洋另辟蹊径,在国内第一个搞起了三文鱼的陆上养殖,他们建起了全封闭、内循环的三文鱼养殖池,喂养饲料先是从国外进口,不久就开始自己研发。经过一番努力,东方海洋陆上养殖三文鱼的质量已十分接近国际标准。按照国际标准,三文鱼的色度达27-29为最佳,而该公司所产三文鱼的色度已达到24。目前,东方海洋每年销往国内市场的三文鱼已达10万吨,而且大部分都是鲜活的鱼产品,一举改写了以往国人只能使用冷冻进口三文鱼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公司又投资5.7亿元开展海参的人工养殖,同样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胶原蛋白是东方海洋通过高新技术对产品进行深度开发的又一力作。他们利用从阿拉斯加进口的深海鳕鱼的鱼皮做原料,通过先进的工艺技术加工成在保健、食用、美容等方面有广泛用途的胶原蛋白口服产品,现年产量达160-200吨。此举大大延长了公司的产业链,经过深加工形成的胶原蛋白系列产品市场增值5倍以上,原来只能废弃的鱼皮现在变成了宝。。
经过这样的市场转型和调整,东方海洋的年出口创汇额虽然从原来的1亿美元下降到8000万美元,但整体经济效益却有了大幅提升,公司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
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并努力使科研成果转化为适应市场的生产力,是东方海洋的又一个特色。
作为一家企业,东方海洋在科研开发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大多数企业无法比拟的,而这种紧贴市场的科研开发又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李总告诉记者,从成立之初,公司就把“科技兴业”作为基本发展思路,组建起一流的自主研发团队并配以先进的科研基础设施。由于科技实力雄厚,公司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创新中心、首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中心和国家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科技部批准组建的全国唯一一家国家海藻工程技术中心设在了东方海洋,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海岸带生物资源实验室也设在了东方海洋。目前,公司共有全职研究人员近60人,每年经费达几千万元。
在东方海洋,科研始终紧密围绕着市场和生产能力展开。如围绕着三文鱼陆上养殖这一课题,公司与中科院共同成立了科研组,并分成5个项目组,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研究中既注重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更注重开发有本土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三文鱼陆上养殖之所以在很短时间取得突破,形成实际生产能力和市场效益,科研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10年,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年产值近10亿元,利润近1亿元,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