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办公室的资料显示,内蒙古准备在未来五年,力争使非资源产业对全区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成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
内蒙古还把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力争未来五年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现在的约30%提高到40%。
内蒙古有发展第三产业的巨大潜力。中国社科院以人均GDP划分,将目前中国各省经济分为3个集团,第一集团是包括天津、上海和北京在内的3个直辖市,这3个直辖市的人均GDP均超过了8万元人民币。人均GDP第四名的江苏到第十位的山东是。2011年人均GDP为57515元的内蒙古就处于第二集团,在这个集团中,除内蒙古外,其余均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而且这些省份的第三产业在中国均居前列。
魏晓明说,但对内蒙古来说,习惯了依赖资源,转型就犹如大象在小窄巷里转身,很难,要成功转型需要智慧,也需要时间。
强化生态建设
每年春季,中国的北方总会刮几场大风,北京市的市民在遇到沙尘天气的时候,许多人总会抱怨说沙尘是从内蒙古吹过来的。这是事实。内蒙古有一半的面积是荒漠,一遇大风尘土很容易被吹上天空。
内蒙古跨越了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三个气候带,是欧亚大陆北方季风主通道。中国政府将内蒙古看作是东北、华北乃至全国的第一道生态防线,而且在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21号文件,明确表示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王玉明说,内蒙古一直在构筑中国北方的生态屏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将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常抓不懈。
内蒙古对于企业环保的要求可能甚于其他省区。内蒙古赤峰市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是一个以铜冶炼和加工为主业的制造企业,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企业在中国一般都是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但在赤峰市云铜公司厂区闻不到其他省区一些同类企业里所能闻到的刺鼻的气味,也没有漫天废气排放的情景。
赤峰市云铜公司总经理韩智介绍说,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要求,他们在2005年至2008年的三年时间里进行了技术改造,生产产生的废气、废渣、废水都进行了循环再利用,形成了新的符合环保的产品。
内蒙古还十分重视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王玉明说,这是内蒙古为恢复草原植被而采取的措施。去年,内蒙古因此而发放各类补贴50亿元,通过圈养等措施,退牧还草,恢复草场植被10亿亩。内蒙古每年都要大搞植树造林,实施好防护林工程,以固风沙。
内蒙古目前是中国森林和草地面积最大的地区,森林面积达3.55亿亩,草原面积达13.2亿亩。“内蒙古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治荒漠化及碳汇等方面的贡献,在全国应该是第一。”王玉明说。
但内蒙古所做的这一切与大自然的力量相比,力量微小的很,内蒙古目前依然是中国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省区。王玉明说,为了彻底改变改造荒漠化问题,内蒙古从上世纪90年代起实施生态移民,将生活在荒漠化地区的人们搬迁安置到生态较好的地区,然后在这些荒漠化地区利用植树种草等方式实施风沙源治理工程。
过去十多年里内蒙古因此而累计生态移民几十万人。王玉明说,实践充分证明,生态移民是解决环境恶劣地区贫困人口脱贫的有效途径,对于实现农牧民整体脱贫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减轻迁出区的人口压力,帮助迁出区恢复生态。
王玉明说,今后内蒙古将进一步加大在生态移民工程上的投入,一方面通过转移安置,帮助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农牧民早日摆脱贫困,另一方面通过生态的恢复和建设使内蒙古确保成为中国北方生态屏障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