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非洲之角的饥荒威胁着千百万人的性命,国际社会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参加到对当地灾民的救助之中。非洲粮食安全的警钟再次响起,同样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饥荒在蔓延
自去年以来,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肯尼亚和索马里遭遇60年罕见大旱,导致严重粮食危机。据联合国统计,有1200万人因干旱缺粮而受灾,而索马里的灾情最为严重,在该国910万总人口中约有370万人饱受饥饿的煎熬。大量的索马里灾民流离失所,拖家带口,长途跋涉到临国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边界地区等待救援。
由于大量灾民的涌入,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边界地区的难民营人满为患,不堪重负。例如大量索马里人逃到达达布营地避难,致使营地中的难民已远远超出原定9万人的标准容量。因为救援工作的滞后,灾民不能及时、足额地得到粮食和饮用水等的供应而面临饿死的威胁,因饥饿产生的并发症也在难民营中蔓延。儿童是饥荒的最大受害者,大量的儿童因营养不良瘦成皮包骨头、奄奄一息。8月1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忧虑地说,非洲之角饥荒仍然在持续,这种状况是“不可接受的”。
非洲之角的饥荒既是天灾更是人祸。自去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当然是重要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非洲的饥荒往往与非洲的经济结构、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以及和平与安全联系在一起。非洲绝大多数国家仍然是农业国,但是单一产品结构盛行,对粮食生产反而不被重视。比如,肯尼亚大力推广用于出口换汇的花卉和咖啡、茶叶的种植。索马里这次为什么会成为饥荒的重灾区,主要还是长期的内战,内战不仅影响粮食生产,而且严重影响人道主义救援。为此,2011年7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002号决议提出警告:“再次严重关切索马里境内人道主义局势的不断恶化和当前干旱和饥荒的影响,强烈谴责索马里武装团体袭击和阻碍人道主义援助的运送”。此外,发达国家转嫁经济危机而引发的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也是非洲饥荒的重要原因,今年非洲之角地区的食品价格比上年高出33%左右,其中玉米上涨84%、糖上涨62%、小麦上涨55%。很多非洲人因此买不起食物。
非洲之角的饥荒在非洲大陆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只要深层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饥荒以后还会发生,这也说明非洲粮食安全问题的艰巨性。
粮食安全之困
非洲大陆有耕地1.9亿公顷,由于非洲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灌溉地不到耕地的5%,非洲国家的农业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加至许多非洲国家的农业生产技术还十分落后,单位面积的产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非洲粮食自给率只有70%左右,除玉米基本能满足本地区需求,45%的小麦和80%的水稻都依赖进口。一旦遇到大的自然灾害而收成锐减,或者经济作物价格下跌而影响非洲国家从外部购进粮食,就会出现严重饥荒。
非洲国家独立之后,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大陆。1984年东北非地区的大饥荒、1992年索马里等国家的饥荒至今人们记忆犹新。近年来国际粮价的不断上扬,使缺粮的非洲更加陷入不利的境地。据统计,2007年世界粮食价格指数比2005-2006年增长了24%;仅2008年第一季度粮价就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53%。世界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造成许多非洲国家的粮食危机。非洲54个国家中,有40多个国家缺粮。最近3年粮价过高导致喀麦隆、布基纳法索、塞内加尔、科特迪瓦、莫桑比克等国发生了“粮食骚乱”。
非洲人口的过快增长也是导致粮食供应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非洲人口的增长大大快于非洲的粮食生产。非洲人口由1900的年1.41亿增加到1960年的2.78亿,2010年非洲人口突破10亿。非洲人口在11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7倍,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没有发生过的。非洲粮食生产显然赶不上人口增长。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报告,由于人口增长迅速,撒哈拉以南非洲食物不足的人口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69亿增至目前的2.12亿人。
非洲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全球化促使生产在要素在全世界进行配置,非洲由于自身的经济水平,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非洲的农业水平低,小农经济盛行,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发达国家农业发达,并且得到政府的高额补贴,非洲农业因此遭到惨重损失,严重影响非洲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他们最多满足自己消费,而不愿意多种粮食。更有甚者,欧美国家在非洲“圈地”已超过3000万公顷,面积相当于半个法国,他们或者种植经济作物,或者为了开发新能源。
要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不仅需要非洲国家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而且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解决之道
目前,当务之急是救灾。救灾如救火,措施要得力,行动要迅速,否则会有更多的灾民悲惨地死去。救灾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联合国为援助非洲之角地区发出了24亿美元的人道主义募捐的呼吁,目前仅接到11亿美元的援助承诺,尚有很大差距。非洲联盟将在8月25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筹款大会,希望筹集到5亿美元的善款,以部分缓解非洲之角的饥荒。非洲之角的饥荒正在持续,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尽快行动起来,向非洲受灾国及时地伸出援手。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新兴大国,同时与非洲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中国政府对非洲之角的饥荒非常重视,与相关的非洲国家感同身受,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2011年8月1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同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会谈时宣布:为帮助埃塞等非洲国家应对当前严重旱灾,中国政府决定在提供9000万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基础上,再增加3.532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
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还应该有长远的打算,非洲国家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兴修水利,彻底改变非洲农业靠天吃饭的状态。当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对非洲国家来说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前提是非洲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局势的稳定。非洲国家已经认识到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它的重要性,非盟首脑会议已经专门以非洲农业发展为主题进行了讨论,达成了发展农业的共识。
在增强非洲农业发展后劲方面,中国做过许多努力。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先后在30多个非洲国家建立了40多个农业合作项目,包括农业技术推广站、农场等,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水稻、玉米、蔬菜、茶叶、甘蔗等作物的生产,很多项目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近年来,中国政府更加重视非洲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加大对非农业合作的投入。2006年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宣布在3年内向非洲派遣100名高级农业专家、在非洲建立1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2009年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会上,中国政府又宣布3年内将为非洲国家援建的农业示范中心增加到20个、向非洲派遣50个农业技术组、为非洲国家培训2000名农业技术人员。
(作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