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有望进一步上升。”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姚慧琴教授说。
在与中国社科院的合作下,姚慧琴和她的团队在经过数月的研究之后,完成了《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1》这一关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与西部重点经济区发展研究的课题报告,并于7月24日对外发布。
根据《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1》,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将继续领先全国,2011年全年增速将达到13%。
刚刚过去的半年时间里,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已经延续了“火车头”的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京、沪、粤等东部省市GDP增速放缓,均低于10%,而西部地区却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平均增速达13%,“西部明星”内蒙古的表现更是非常亮眼,增速达到16.5%,远高于全国9.6%的平均速度。
“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心逐渐向中西部转移。”民族证券研究员陈伟说。陈伟认为,在未来十年时间里,中国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更具投资价值,投资机遇也高于东部地区。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不是已经不具备竞争优势?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将依靠西部?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学者以及企业家们关注的问题。
东西变奏
中国实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从东部沿海开始的,为发展经济,中国中央政府提出了“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并于1984年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大连、天津、上海、温州、广州等14个城市定为开放城市,实行与内陆不同的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
这一政策被后来30多年的中国经济增长证明是正确的,东部沿海地区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经济圈,成为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核心区。2008年,东部地区GDP占全国54.3%,比1978年上升了10.9个百分点。
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中国还出现了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许多国际化大都市,给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带来极大改变。
随着东部地区的发展,中西部地区明显落后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东部沿海地区。贫富差距也导致在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一些方面发生不公平的现象,导致了更多社会矛盾的产生。
为改变这种状况,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相继作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重大决策。这些政策使得中西部地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速向东部地区接近。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在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期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年间西部地区地方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13.9%,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快,波动幅度较小,稳定性好,宏观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相对较小,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态势。”《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1》对2006年到2010年间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这样的高评价。
就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东部地区的经济却因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遇到了麻烦,或者说是遭到了打击。
由于东部地区从一开始采取的就是严重依赖以出口初步加工产品为经济增长的模式,除国际需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外,其产品高科技含量不高,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低廉的价格为赚取利润的模式。这样一旦产品制造环节中成本增加,如人工,材料等费用增加,就会给东部地区的经济带来冲击。
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出口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为抗击金融危机,美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这使得国际国内货币流动出现严重过剩,造成了通货膨胀,不仅带动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推升了劳动力成本。加上东部地区已经没有了更多可利用的工业用地,于是,最近两年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荒”、“用电荒”、“用地荒”不断加剧。
这些原因,使得中国东部地区GDP增速放缓,在2009年甚至出现大幅回落。从2009年上半年起,西部地区GDP增速开始普遍超过东部地区。
企业“西进”已经开始
今年年底,太子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安徽省投资兴建的服装生产基地即将投入使用,届时太子龙的一部分生产业务将转移至安徽。按照太子龙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培火的计划,未来太子龙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将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太子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位于东部沿海的浙江省的一家大型服装企业,王培火说,太子龙“西进”的原因是,各种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在沿海区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制约。
广东是中国中小纺织企业聚集的地区,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仔细分析过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成本差距,结果发现,广东服装业成本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出30%。
刘岳屏说,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与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一些纺织企业已经开始转移到了江西、成都等中西部省份。
今年6月28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联合经纬纺机、福建南纺、华峰氨纶、华孚色纺等16家纺织服装企业共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表示,产业转移是纺织企业的自发行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紧张使得纺企成本压力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明显要强于东部沿海地区,会减少劳动力成本带来的压力。
孙瑞哲表示,中国纺织产业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的梯度转移,绝不是简单的产能转移,而是在产能转移的过程中,对技术、人力资源关系、环境、社会责任等的全面提升。
除了纺织服装企业,像玩具、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在寻求“西进”。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说,这些企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是大势所趋,这将有效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产业转移并不是“良药”, 熊晓坤说,中西部地区的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发展。
企业除了考虑劳动力成本外,还要考虑环境成本,比如当地的工商环境和市场氛围等,另外,还要考虑当地政府的态度问题等因素,最主要的还要考虑产业链是否完整的问题,如果产业链不完整,对于企业来说同样有成本压力。
熊晓坤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差异有三:一是,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不同,其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完善度有差别。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配套设施的建设方面较为完善,对企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二是,市场集中度不同。东部市场的市场集中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三是,渠道分布状况不同。东部市场渠道分布的覆盖面较广,并达到一定深度,而中西部市场渠道覆盖面有限。
目前来看,产业转移只是刚刚起步阶段,中国政府对产业转移给予鼓励。2010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指出,为进一步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引导和支持产业有序转移和科学承接,地方政府可以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给予企业必要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