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今年十月中旬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核心任务”。分析人士认为,“加快”二字足以凸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中国经济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增长速度,而是增长质量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每年达到平均增长9.8%,最近几年增速更是达到两位数。即使在金融危机的笼罩下,中国在2009年仍然取得了增长9.1%的成绩。
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功在绝大程度上归功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粗放型产业的崛起。近年来,这种增长方式的弊端逐渐暴露,显现出增长颓势,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迫在眉睫。
“如果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能追求高速度。我认为把GDP增速降到8%都是可以接收的,这样我们才能把精力放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姚景源说。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推进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收效并不显著。姚景源认为,如果在2011年这项工作想获得实质性进展,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改变官员的思想理念,让他们意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性。第二:要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应该帮助企业在改进生产方式的同时看到效益。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研究部副主任李健:2011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不会高于5%-6%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可能不断走高,升值是一个中长期趋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研究部副主任李健表示。据介绍,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长期维持在贬值通道内,未来人民币对美元仍将面临较大升值压力。
众所周知,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肩负吸纳就业、稳定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然而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受阻以及原材料上涨已使一些外贸企业处境艰难。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会直接影响国内就业和稳定,甚至可能对世界产品供应链造成不利影响。
李健表示,2011年我国汇率政策仍将是在确保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下,人民币汇率进行渐进地、可控地升值。“我认为明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不会高于今年太多,上限在5%-6%”。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2011年可能出现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和货币战
2010年下半年,为了扭转国内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美联储宣布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一举动在刺激美国经济的同时,也将制造经济泡沫,导致欧美等国经济虚假繁荣。“一旦泡沫破裂,中国经济和外贸将受到冲击。”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
今年以来,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自顾倾向强化,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可以预见,2011年很可能出现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和货币战。”张燕生说。近两年来,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从纺织、轻工等低附加值产业向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蔓延,从具体产品层面向产业政策、汇率制度等宏观层面延伸的态势更加明显。
此外,受全球流动性过剩、弱势美元和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明年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可能继续上行,直接带动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更为迫切,也将推高原材料价格。“这种情况将侵蚀中国外贸企业的获利空间。”张燕生说。
中国商务部日前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预测,2010年中国外贸顺差将为1800亿美元,明年顺差将回落至126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