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王建铆:CPI接下来会年年超3%
“现在3%的CPI调控目标在未来几年全球通胀的背景下很难实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王建铆坦言。
王建铆的结论主要源于国内外综合因素。从国内因素看,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天量的政府投资“挤出”私人投资,泛滥的游资必然推高某些商品的价格。
其次,2009年商品房售价平均增长了23.5%,这就必然会抬高房租。准备出台的房产税,也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上涨,但是对房租上涨,只会是火上浇油。
再次,五中全会公报提到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意味着要素价格要向上调,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资源等,现在这些要素的价格在中国基本上都是偏低的。
从国际因素来看,由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可能会持续上升,美元贬值趋势已经确立。美国的如意算盘是,使美元在不永久性地丧失强势地位的前提下尽快贬值,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很可能是美国通过制造全球通胀来逼迫其他国家货币升值的撒手锏。
此外,即使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降低一些,中国以外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会加速,这就是我提出的“发展世纪”的概念,在21世纪,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会像中国一样成功地实现经济起飞,这必然将导致资源需求的增长和资源价格的上涨,从而推高 CPI。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2011年,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主流
英国市场研究机构“移动通讯世界”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达到8亿人,占领全球16%手机用户消费市场,其中手机网民占六成左右。
“目前在PC上做软件已经相当饱和,很难打出一片天下,而移动互联网推广到8亿用户之后,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李开复预言。
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也在改变着用户的生活习惯。中国移动数据显示,今年10月开始,部分省市短信、彩信和以短信彩信为载体的信息服务业务量出现下降,而手机上网等移动互联网业务则迅猛攀升。
李开复表示,移动互联网在软件、盈利方面所面临的挑战都将被打破。“第一是智能手机价格下降会非常快。未来用户可能会把手机当作唯一上网工具。第二是产品发行渠道的丰富,对开发者是最大动力。第三是随着互联网收费渠道在移动互联网的开通,支付渠道给开发者带来的收益更多。”
李开复预测,2011年,移动互联网将真正成为主流。用3G上网,使用全功能智能手机,能选择性购买下载程序,这是未来生活的主流趋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分好“蛋糕”
贯穿2010全年的物价上涨让普通民众生活成本急剧上升,要求启动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声再次不绝于耳。对此,“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我们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分配好‘蛋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说。
苏海南认为,工资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政策的变化、GDP的增长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主要问题是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以及分配秩序混乱。“这些问题已经不单单是影响老百姓的基本生活,而且可能由一个经济问题逐渐转换为社会问题,甚至上升为政治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苏海南说。
事实上,国民收入分配改革今年并非首次提及。2005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开始酝酿。2006年,中共中央曾专门召开政治局会议研讨。时过6年,这项牵动无数人神经的改革却始终没有取得实质进展。希望在2011年,改革不要再次沦为“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