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青岛市黄岛区的千禧龙小区紧邻黄海唐岛湾,从小区步行到海边只需十分钟。2008年初,这座小区的居民有幸成为全国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我国首个社区海水空调项目在此落户。
同传统空调相比,海水空调最大的优点是环保节能,而且在使用效果上与传统空调也不相上下。据黄岛区环保局副局长王云龙介绍,使用海水源取暖和制冷不需要消耗煤炭、燃油和天然气,从而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同时,海水空调系统与传统的锅炉等供暖系统相比,其间接的环保和生态效应也较明显。
此外,海水空调的经济成本比传统空调低。海水空调项目工程师杨宋说,海水空调冬季制热、夏季制冷的成本为每平方米22元,而集中供暖的成本为30.4元。据悉,目前海水空调已经在奥帆大剧场和奥帆博物馆中广泛启用,并在青岛社区中逐步推广。
值得期待的角色
近年来,以海水利用为代表的海洋经济逐渐从科研阶段转化为生产力,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人们也开始关注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今年5月12日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报告2010》指出,2001年至2009年海洋生产总值以年均16.3%的速度增长,高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的1.4个百分点。
“进入21世纪的十年,海洋生产总值增幅几乎每年都明显高于GDP增幅,这意味着我们国家的海洋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韩立民说。
2009年,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全国仍然实现海洋生产总值3196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5.5%。
海洋是一个金矿,目前挖掘的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曙光教授表示,“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在未来发展成为具有引领性的国民经济。”但刘教授同时指出,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重重压力。
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
和一些海洋大国相比,中国面向海洋的空间是狭隘的。拥有渤海、黄海、南海和东海四大边缘海域的中国只面临太平洋。相比之下,美国面临大西洋、太平洋和北冰洋,而日本更是面临着四大洋。同一些海洋大国相比,中国海疆的领土在国土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偏低。
“我国的海洋自然资源并不宽裕,但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有限资源的利用也并不到位,”刘曙光教授说。由于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我国海洋中的鱼类资源近乎枯竭,这使得中国每年都需要利用休渔这一手段来维持鱼类的繁殖。据了解,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共有渔业劳动力1300余万人,每年三个月左右的休渔期迫使他们面临阶段性的失业。“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劳动力的损失。”刘曙光说。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刘洪滨近年来借鉴韩国的先进经验,主张在中国沿海建设“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是营造一个适合海洋生物生长与繁殖的环境,并进行水生生物放养,再由所吸引来的生物与人工放养的生物一起形成人工渔场,依靠一整套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体制,将各种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建立可以人工控制的海洋牧场。“韩国的海洋牧场模式是非常成功的,目前中国也开始尝试建设一些人工鱼礁和小型的海洋牧场,但起步晚,规模小。”刘洪滨说。
除了传统渔业面临的困境,我国海洋经济的另一支柱产业港口运输业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产生了运力过剩的局面。“从1978年至2008年,三十年来,中国沿海城市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迅猛,这使得中国沿海省份热衷于兴建港口,中国目前的沿海港口增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