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项目源于朝鲜族的传统体育活动“荡秋千”,是全国民运会上唯一仅限女子参加的比赛。在本届民运会上,湖南队在8个秋千赛项里拿到了5个一等奖,一改往届比赛中秋千项目由吉林、新疆、湖南三分天下的定居。来自湖南的裁判长黄燕生介绍说,目前湖南省已把秋千等民族体育项目列入四年一届的省运会中,由此高校也会吸纳、培养一批民族体育高手;同时还建立了一批少数民族体育基地,在普及、提升湖南省民族体育水平的同时,还能帮助这些少数民族体育健儿拓宽今后的发展道路。
在民族式摔跤比赛中,和田农民、新疆队摔跤三兄弟的表现非常抢眼,拿到了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夺得北嘎52公斤级金奖的大哥图送麦麦提·托乎提麦麦提曾参加过宁夏和广东分别承办的两届全国民运会,连续夺冠。由于他表现突出,现已经成为和田地区业余体校的专职摔跤教练。“维吾尔族式摔跤在新疆和田等地非常流行,每年5月至10月,几乎每周都会举行民间摔跤比赛,由此也涌现出一批民间摔跤高手。不少民间摔跤高手被‘伯乐’发现,在自治区和国家级摔跤比赛中显露身手,随即被自治区和各地聘请为摔跤教练,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新疆民族式摔跤队教练员卡哈尔曼·达吾提说。
“打陀螺”深受贵州和云南等地少数民族喜爱。紧紧缠上鞭绳,健步入场,瞄准场地中旋转的守方陀螺,凝神,出手!“砰”的一声,将守方陀螺撞出边线,自身的陀螺却如定住一般,留在场中飞旋。这样精彩的一幕,是贵州瑶族选手谢友明的无数个“好陀”之一。在陀螺比赛中,他和两个弟弟获得男子团体一等奖。谢友明来自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拉片村。他说:“村里的老老少少几乎都会打陀螺,孩子会跑的时候就会玩陀螺了。在瑶山乡,逢年过节最热闹的就是陀螺赛。”2008年,荔波县推动民族文化进课堂,“陀螺高手”谢友明成为瑶山民族中学的一名体育老师,专教学生打陀螺。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副主任、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认为,全国民运会最大的魅力是参加人员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竞赛和表演项目来源于少数民族传统的生产和生活,动人心弦的竞技和表演,能给人带来力量和愉悦。而举办民族运动会的根本目的,不单是追求运动成绩,而是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的舞台 灿烂文化的展示
创办于1953年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历经5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其他体育赛事的独特性,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传统民族运动会之一。
全国民运会不仅有竞技比赛,还有文化展示和体育表演,经过九届的发展,如今已形成了“开闭幕式+竞赛和表演项目+民族大联欢”的特色模式,巧妙地将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多元性融入其中,运动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十足,既增进了民族大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的大交流,更避免了同质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
本届民运会吉祥物“圆圆”选取了贵州独有的“贵州龙”化石作为原型。会徽则以贵州许多少数民族所崇拜的“牛角”符号为元素形成“9”字的艺术造型。
9日晚的开幕式表演《天地人和中华颂》,以“和谐、生态、多彩”为主题,以贵州灿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作为创作要素,将中国56个民族特色与贵州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有机地融汇为一体,充分体现出“和谐中华、多彩贵州”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