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唯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真正建立在知识产权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才能与“战略性”一词匹配。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知识产权战略是新兴产业培育中的核心要点。
新兴产业为何需要知识产权战略
新兴产业是真正建立在知识产权基础上的新产业,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或成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更需知识产权战略。原因有四:
从管理来说,新兴产业面临四大“不确定”。一是原始创新的不确定——这是真正的不确定性。原始创新与一般的创新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探索前进、不确定性强。在原始性创新活动中难免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失败,会和现存的传统观念及方法发生冲突,需要持之以恒的探索和长期的积累,整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索尼公司开发的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历时7年,而且其开发所消耗的资源几乎导致索尼公司破产。二是技术的不确定。某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并不能代表其创新一定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或者其研发的新技术也不一定具备产业化能力。何况在培育期核心技术尚未确定,主流产品变化频繁,主导产品没有形成。三是人才的不确定。专业创新人才积累不易,而具有一定积累的专业创新人才比较容易自行成立公司,新兴企业面临核心人才流失的问题。四是竞争的不确定性。由于知识产权只是授予第一个获得创新成果的主体,许多企业彼此追逐和竞争,存在着竞争的不确定性。
从市场来看,新兴产业的风险大。由于技术创新只有在创新过程完成并取得创新成果之后,才能形成产品并投入市场,两者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市场需求的变化则可能导致新产品市场效果达不到预期。而且,客户往往是第一次购买新产品,产品又缺乏行业标准,品质不定,可信度较低。这样给新兴企业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
从内部结构分析,企业必须维持新结构与旧结构的平衡。经济学家达斯古普塔、斯蒂格利茨和苏雷、雷甘纳姆的专利竞赛模型表明,一个企业在某时点上做出发明和获得专利的概率,仅取决于企业目前的研究开发费用,而与过去的研发经验无关。企业既要生产原有产品获取利润,又要花费资金开发新产品,面临新结构与旧结构的双重压力,带来资金、管理等诸多困难。
从竞争者关系分析,一旦新兴技术未被特许授权,就容易引起仿冒。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证了新兴技术公开可能带来的仿制风险。新兴企业在研发出了新兴技术成果后,下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要将新兴技术与产品相结合,生产出附加值高的产品,并寻求技术产业化。一旦技术研发成功或产品投向市场,为新兴企业带来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就会有其他商家竞相仿制,此时,知识产权制度犹如一道屏障阻止其他企业的“搭便车”行为,赋予产权主体阶段性市场垄断权利,从而使新兴企业收回前期投入和取得应有利润。
从以上四点来看,知识产权战略对于新兴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新兴产业培育:知识产权的四大功能
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知识产权具有四大功能:
功能之一:整合功能。新兴技术往往是链式创新,不仅需要企业的应用创新,更需要科研院所、高校的原始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它能直接带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从而解决因缺乏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所带来的产业发展问题。因此,新兴企业特别需要研究团队的通力协作,需要借助知识产权资源的优势形成利益分享格局,确保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韩国就是通过知识产权的整合功能推动新兴产业发展。韩国的“先导技术计划”是产、学、研深度整合的新兴产业研发计划,1900多个课题中,85%为整合创新、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