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艾滋病防治:提高社会宽容
• 2007-02-02 • 本刊报道 冯建华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30岁的肖冬最近受到众多关注,是缘于12月1日第19次“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在北京市朝阳区开业的中国首家男同性恋门诊。这家门诊为男同性恋人群提供为期一年的艾滋病免费检测及性病免费治疗服务。引人关注的是,设立这家门诊所需的医疗资源和经费虽然是来自于官方医疗机构,但它主要是由男同性恋群体中的一个民间志愿者组织负责监督实施运营。肖冬正是这个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而且他自己也是一名“同志”(对男同性恋的俗称)。
    据中国卫生部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有500万至1000万男性同性恋者。中国虽然没有立法禁止同性恋,但它至今仍属于一个比较隐秘的群体,常常被外界称为“躲在柜子里的人”。这种边缘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男同性恋已经成为感染、传播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在逐年上升,而其中又以16-30岁的男性为主,这类人群的危险性最大。”湖南省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防治艾滋病专家郑煜煌教授说。
     现实情况显示,碍于自己特殊的身份,很多男同性恋得了性病包括艾滋病,不敢去正规医院治疗,大多是流向了私人门诊。
     “我们推出的这个门诊有‘同志’医生、‘同志’志愿者在现场,这样可以克服前来就诊者的心理障碍。”肖冬说,成立门诊主要是保障男同性恋群体可以得到“有效、低价、可持续性的医疗服务”。门诊不仅提供一年五次的连续免费检测(限于报名的前500人),而且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如心理辅导、情感支持等。
     据肖冬介绍,男同性恋门诊首批计划设立在3家社区医院,以后待时机成熟将逐步推广到更多的社区医院。如果在门诊中,男同性恋者被检测确定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推荐其加入国家免费的艾滋病治疗项目,并将为其定期免费检测病毒载量。同时,保护求诊人的隐私,医生原则上不过问参与者身份,诊疗前后的咨询、病案管理、追踪工作,将全部由男同性恋志愿者负责。
    肖冬走上专职从事男同性恋群体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另外一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就是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师伟。两人相遇是缘于一次网络聊天。2005年5月2日,肖冬在一个知名的网络“同志聊天室”碰到了网名为“我能帮你”的师伟,他表示愿意帮助像肖冬这样的“同志”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得到更多来自于社会、专业机构和政府的服务。

1   2   3   下一页  

今日要闻更多
中国东海海域领海基点已确定永久性标志
温家宝:坚定不移推进中日各领域对话合作
铁道部称实名购票制是否推广尚无定论
今起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 影响春运
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主要任务公布
胡锦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系全
美国希望韩国加入反导系统
四省市代省长、代市长通过正式任命 西藏选出新主席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四川阿坝师专美术系钟楼的大摆停止了摆动,它与师专美术系大楼一起成为汶川地震最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景观之一。

1999-2009澳门十年

200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2%的澳门人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是成功的。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承载人类文明的“墙”
全球经济危机应对与策略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