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汉堡商会主办的第五届“汉堡峰会:中国与欧洲相遇”11月28日至30日在德国港口城市汉堡召开。峰会期间,北京周报社对以重要嘉宾身份参会的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姚申洪进行了独家专访。姚在峰会上做了题为“服务贸易: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的主旨演讲。
北京周报:汉堡峰会的主题是“中国与欧洲相遇”,您觉得中国的服务贸易同欧洲相比发展如何?
姚申洪:中国服务贸易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2002年到2011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从855亿美元增长到4191亿美元,增长了3.9倍。其中服务出口总额从394亿美元增长到1821亿美元,进口总额从461亿美元增长到2370亿美元。同期,中国服务进出口的国际排名不断上升,服务出口排名由第11位上升至第4位,服务进口排名由第9位上升至第3位。然而,中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跟以服务经济著称的欧盟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北京周报:您觉得差距主要体现在哪儿?
姚申洪:首先,欧盟成员国的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比较均衡,而中国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如东强西弱等问题。欧盟几乎各成员国均拥有自己独具竞争力的优势服务行业,从而使得欧盟服务业整体竞争力较强。例如,居世界第一位的德国会展业,每年为德国举办约150场国际性展会,逐渐成为推动其他服务业部门发展的载体。
其次,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对象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香港和东盟五个地区。而欧盟的服务贸易对象除了集中在发达经济体上,同时在出口时还优先考虑其成员国市场。例如,2007年,欧盟服务贸易对象第一位为欧盟内部成员国(9183.49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57.9%。
此外,中国的金融、保险和通讯等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是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而这些新兴服务业是欧盟服务业的优势产业。并且,从竞争力指标来看,欧盟服务业的开放度和市场占有率均优于中国,中国服务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在国际市场整体竞争力较弱。2000年到2008年,欧盟服务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几乎是同期中国服务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的20倍,欧盟服务出口的总体出口能力远远高于中国。
在法律方面,与欧盟相比,中国有关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备,行业法律法规仍存在盲点,整个体系还不能为服务行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北京周报:本次峰会上有来自欧盟的嘉宾质疑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不够开放,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
姚申洪:我觉得,可能从目前数据上来看,我们的服务业开放程度还是不高,尤其是金融和保险等服务业,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数量较低,也许和他们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当然,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在市场开放、市场准入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确实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但与货物贸易相比,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不过,在货物贸易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中国服务贸易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个发展空间不单是指出口,这些年,我们服务贸易的出口年均增长19%,进口年均增长20%,因此,随着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领域的对外开放还会进一步加快。
此外,中国政府一直强调,要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大提到把“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作为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么高级别的会议上,把服务贸易写入报告当中,我相信,中国服务贸易今后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最后,尽管中国服务贸易业的开放程度与相关国家的期望还有距离,但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促进中国服务贸易业的发展。
北京周报:您觉得中欧之间在服务领域有什么合作前景?
姚申洪:中国在不断地向欧洲学习,并为欧洲国家服务业提供商提供了很多合作机会。欧洲可以给中国提供很多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相关人才,而中国则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中国可以根据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有序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程度,例如引进设计、研发和营销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外资参与软件开放、跨境外包、物流服务等。
北京周报:您认为欧洲的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程度如何?
姚申洪:欧洲服务业开放度优于中国,但是,中国企业要到欧洲投资也存在一定困难,例如,签证和人员的准入方面,这些问题我相信都会随着市场的开放不断改善。
北京周报: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出口方面是否与欧洲存在竞争?
姚申洪:正如我所说的,欧洲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比较发达,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德国在会展业还有医疗卫生方面,都有很强的优势。我觉得,中欧之间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互补性。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总体上还没有达到欧洲国家的规模和水平,因此,不用惧怕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像之前中国货物贸易的发展一样,发展越快,开放程度就越高,对双方都有好处。
北京周报:中国的服务贸易如何在未来经济增长中发挥“引擎”作用?
姚申洪:服务贸易涉及领域众多,虽然中国服务业总体发展落后于欧洲等发达国家,但在某些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仍具有一定优势。我们一方面要选择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贸易领域巩固优势,如继续发展旅游、建筑等传统优势服务行业,努力提高这些传统服务业的科技含量,提升它们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选择符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新兴服务贸易领域重点培育,促进金融、保险、咨询和通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服务行业快速发展,拓宽中国服务贸易领域,从而推动中国服务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服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