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治格局改天换地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法国政治格局改天换地
邢骅 • 2012-05-17 • 来源:北京周报 2012年第19期 5月17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5月6日,法国当选总统、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在巴黎参加庆祝活动。 法国左翼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6日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战胜现任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当选为法国新一任总统。

2012年5月6日,法国大选第二轮投票完成,激流汹涌数月的选战终见分晓。选情一直领先的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在决胜局中以超越对手两个多百分点的票数,击败了现任总统萨科齐,成为法国第五共和国第7位总统,第2位左翼总统。此次大选与过去历次大选相似,主流左、右翼阵营成为选战中的主角。法国第五共和国54年的史册上,领衔左翼的社会党,除密特朗一人曾14年间连任两届总统的个例外,大部时间都与总统宝座无缘。社会党此次早早选出奥朗德为候选人,抢先出击,来势凶猛,力图在此次选战中一举夺回右翼戴派政党17年来独揽的国家最高领导权,而后者则推举萨科齐总统争取连任,竭尽全力捍卫执政地位。由于两派皆未发生此前多次大选中的内部分裂,奥朗德与萨科齐总统两人皆无后顾之忧,率领两大阵营对决,选战火力集中,激烈得火花四溅,搅动社会人心。年初以来选情起伏,在奥朗德一路占先形势下,萨科齐正式参选后急起直追,一度缩小了与前者差距,但前者的优势则一直保持下来,并转化为最终的胜利。

萨科齐在选战中的致命要害是:公众对萨上台后五年的政绩与个人作风已经相当普遍地失望、不满,而在近几年空前严峻的经济危机冲击下,法国债务负担沉重、失业率攀升、人民利益受损,执政的萨科齐政权更加难卸责任。奥朗德全力攻击萨的软肋,高举社会公正大旗,提出包括60项许诺的新经济纲领,极力表现比萨更有关心、解决群众疾苦的意志、能力与办法。萨科齐则以“强大法国”口号相对,声称在法国、欧洲遭受危机时,只有他拥有足够的勇气、经验和能力可为救国领袖,在应对危机中他的政绩可圈可点,使法未落到希腊、西班牙般的境地,而如果在此形势下临战换帅,则会使法国,乃至欧洲乱成一团,后果极为严重。选举结局表明,虽然法国民众存在“对萨科齐不满,对奥朗德不信任”的心理,但最终还是奥朗德针对公众不满、求变心理提出的“改革,从现在开始”口号更能打动人心,选民多数还是做出了以新换旧,“抛弃萨科齐,改用奥朗德”的选择。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奥朗德力图表现的稳重、清新形象,也把萨科齐任性不群、追求浮华的作风比了下去,为他战胜后者加分不少。

在国家最高政权易手后,社会党乘胜追击很有可能在随后的议会选举中取得更优成绩,从而在议会中建立较稳定的多数,并组织本党主导的政府。法国政治格局可能变为社会党的一片天地,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奥朗德从未担任政府成员要职,执政能力无从考证。他同时也是国际舞台上陌生面孔,应对国际关系应乏经验。这些都是他在选战中最受攻讦的大弱点。他领导的新生政权面临国内外多种挑战推行何等内外政策,世人自然提出多种问题,他在下列几个难题上的应对尤其引人关注:

(一) 解脱经济困境良策难寻。法国面临的经济困境更多源于长期积累下的结构性的弊端,还有国际环境的恶劣,不能简单归咎于前任的失误。奥朗德上台后面临的挑战的严重程度不减分毫,他以迎合公众关切为重点的经济、社会竞选纲领被对手指责为只顾讨好选民,而无法实施,不过是“密特朗时期左倾错误的老调重弹”。确实,一旦调换至执政地位,奥朗德必须得执行符合实际,有操作性的政策,因而难免左右两难的尴尬境地:首先是落实承诺的大量资金与财政紧缩、削减债务的形势难以相容,并无着落,而为走出危机不可回避的改革措施不会为社会普遍接受,也会激发他与公众的矛盾,背离他“亲民”的宗旨。

(二)与德国关系陷入纠结,在欧盟中地位有待重塑。奥朗德选战当中,批评萨科齐让德国独揽欧盟事务大权,法国作用弱减,又表示德国指引欧盟克服债务危机的方针忽视增长,不能苟同,不满德国主导签署的财政契约,声称上任后将推动修改契约。这一立场危及欧盟当前应战危机的大局及其核心举措,使欧盟——特别是德国——极为忧虑。奥朗德执政后,如何处理好与德国关系,在欧盟建设中,尤其是当前危机处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给欧洲乃至国际社会造成了悬念。

(三)对外政策的保护主义色彩会否加重。奥朗德选战中极力显示最大限度维护法国利益的决心,与萨科齐几乎同样地为本国经济竞争力不足找外部替罪羊,同样地难以正视全球化中新兴力量的崛起。他以“平衡贸易”为由,声称“人民币不可兑换不可接受”,倡导欧洲对“外来不遵守社保与环保原则的产品加税”。对外来移民问题,面对公众关切的压力,奥在选战中也不得不向右翼政策靠拢,提出限制外来移民主张,与社会党历来强调包容、博爱的原则相背,能否为广大左翼选民所接受是一问题。

(四)就对外政策的总体而言,萨科齐任职期间,法国在欧盟建设与国际事务中争先出头,追求大国地位,但也因此承担了一些难以推却的国际责任。奥朗德执掌国家大权后,面对国际形势时时发生的复杂变化,必须不间断地做出困难的政策抉择:在欧洲事务中,在维护法国利益与主张及对外影响力的同时,是否坚守法德联手带动欧盟的路线;是否有决心和能力仍如前期那样,在北非、中东地区动荡中带头外国干预;被视为法国禁脔的地中海一些国家在政治动荡大致尘埃落定后,未来走向能否如法国所愿,为法国所控;在国际事务中是注意实施多边主义,还是着重“西方阵营的一致”都是对奥朗德总统的大考。

中国公众关心奥朗德对华政策及未来中法关系走向。戴高乐将军领导下的法国第五共和国早于1964年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首个西方大国。中法建交有厚重的政治基础,鲜明地追求国家的独立自主,维护自主选择的发展模式,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的精神把东西方的两个大国联系在一起。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除短暂的困难时期外,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份厚重的历史遗产应为双方所珍视。当前中法两国所处内外环境虽已发生变化,但是相互借重、相互信任的需求依旧未消。萨科齐出任总统初期曾给两国关系带来的损伤正是因此才很快地得到弥补,迈上稳定发展的道路。奥朗德执掌大政后,我们希望他能平稳地接过发展中法关系的接力棒,不为具体利益和价值观上的分歧所干扰,从战略大局出发,认清两国根本利益的共同点,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继续推进有利于两国与全球形势良性发展的关系。

(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或下半年出台
国务院重申楼市限购政策不变
香港台北北京位居中国城市竞争力三甲
中方坚决反对美国众议院鼓吹对台军售
中国第十七支赴东帝汶维和警队启程
美国务卿重申北约“门户开放”政策
俄罗斯总统和政府将分管各联邦政府机构
北约决定驻阿富汗部队2013年转为辅助角色
任仲平:文化“为人民”的历史跨越
李长春:要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推进文化创新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专题导航更多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