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民主化转型与中缅关系_北京周报
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 日本語 Español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国际- 环球观察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缅甸的民主化转型与中缅关系
时永明 • 2012-04-26 • 来源:北京周报 2012年第16期 4月19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

 

经过近20年的政治折冲和思考,2008年诞生的缅甸新宪法广泛采用了西方国家公认的一些重要的民主准则。例如,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国家结构上恢复实行联邦制;立法体制上,恢复设立民族院和人民院两院制议会;经济上采用市场经济制度。从这些基本原则看,缅甸的新宪法具有明显的民主制特性。

但在这些民主制特性之外,新宪法最具有缅甸特色的部分是在议会两院为军人保留了四分之一的席位。从宪法本身和缅甸领导人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制度设计是为了使军人能在避免国家分裂上发挥关键作用。因此,虽然西方国家对此广泛诟病,但是缅甸的民主派却悄悄地接受了。先是众多党派积极参加大选,现在是民主派的旗帜人物昂山素季参加了补选。

现实地看,民主派深知缅甸需要的是有序地发展民主,新宪法至少为人民提供了参加选举的机会。而议会四分之三的自由选举席位,已经为党派民主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因为在议会只有修改宪法才需要超过四分之三的票数。

这次补选,民盟在45个席位中竞争44个,最终赢得43个各级议会议席,昂山素季当选联邦议会人民院议员。因此,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已经表明,在新宪法下,民主党派有机会通过选举来实现参政甚至执政的目标。

 

转型有利于中缅关系

在缅甸问题上,美国迟迟不愿认可缅甸所发生的变化,其真正的目的在于通过为缅甸的民主化转型制定评判标准,从而影响缅甸政治的发展方向,以获取其地缘政治利益。

美国在对其他国家的制度问题上,其实一贯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标准。他对其他国家的政治态度只基于其是亲美还是反美,对美国的国际战略有利还是不利。所以,当美国对他国政治制度做评价时,首先反映的是美国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不是评价对象本身的真实情况。

美国对缅甸的民主化转型基本上一直处于百般挑剔的状态,真正让美国一度兴奋的不是缅甸民选政府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而是缅甸新政府因考虑到民众的要求,停止了与中国合作的密松水电站项目。美国无非是希望缅甸的民主化进程能让缅甸与中国疏远。但是在经过接触之后,美国发现如果让缅甸按照自己的步调走,美国难以实现间离中缅关系的目标,因此,美国依然试图通过保留对缅甸的制裁来为缅甸制定民主化转型的标准,以便其获取长远的地缘政治利益。

其实,中缅关系基础深厚。首先,两国人民之间不仅拥有传统的“胞波”关系,而且同作为曾受殖民侵略的国家,两国政府最早确定了以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为基础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政治上的相互尊重,和邻里间的亲善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其次,今天缅甸的民主化转型,并不是新领导为了乞求美国解除制裁而做的样子。它是缅甸七点民主路线图最终实施的结果。而中国从一开始就对缅甸的民主路线图给予了坚定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表现在两国在政治上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领导人之间保持着密切的交往,而且还表现在两国日益紧密的经济关系上。如今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种紧密关系,不仅不会随着缅甸民主化转型的深入发展而削弱,相反,会随着缅甸经济的更加开放和法律制度的更加完善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第三,中缅作为有着较长领土接壤的邻国,边境地区的稳定关系到两国人民的切身利益。缅甸内部复杂的民族矛盾,不仅不利于缅甸的稳定和发展,也常常影响到中国边境的安宁。如今,随着缅甸民主化转型的发展,缅甸的民族和解也在不断取得进展。尽管目前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仍处于冲突状态,但是从发展趋势看,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在不断地增加。民族问题对中缅关系发展的干扰也将会不断减少。

总之,缅甸的民主化转型,虽然会使其在外交上更加开放,向全方位发展,但这并不会削弱中缅关系,相反,更加开放的缅甸会给中缅关系的深入发展带来更多活力。

(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更多
今日要闻更多
温家宝:绝不靠牺牲人民健康换取经济增长
公安部:边境省区等将建外国人遣返场所
中国拟立法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质检总局要求严惩存在违法生产蜜饯厂家
中国特使将访苏丹与南苏丹劝和促谈
巴基斯坦总理称将亲自出庭听取宣判
以总理声言支持巴勒斯坦建立领土连贯国家
法国宪法委员会确认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结果
李克强今展开今年首次出访 行程横跨欧亚大陆
李克强访欧将寻求更大利益交汇 推动中国向西开放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专题导航更多

2012年全国两会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
叙利亚政局危机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视频更多
图片集更多